三評民進黨“執政危機”之二:瘋狂的“民生恐怖主義”
民生之事自古就是為政者之頭等大事。“民生”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所謂“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民生一般是指百姓的基本生計。到了20世紀20年代,孫中山先生給“民生”注入了新的內涵:“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在現代,民生的內涵進一步得到深化,對執政者的視野、責任和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民生乃是執政者天職所繫,也是普世間人心所向。故不務民生者,民賊也,獨夫也,反動也。
然而,現在就有一個完美的反面案例在警示我們,一個無視民生福祉、只顧玩弄權術的政黨的破壞力有多大,對於民眾的壓迫能夠到何種人所不能忍的程度,而且在這種情形下,竟然還可以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和媚外求榮的種種詭計詐術得以崩而不認、亂而不改、死而不退,堪稱現代政治史上“死中求活”的“經典表演”。
民進黨當局對於民生的摧毀,不只是在於讓現在的臺灣民眾活在“今不如昔”的“沒落與沉淪”之中,更在於讓臺灣民眾對於未來的期待和規劃失去了“希望和信心”,遑論在新冠疫情前後,民進黨當局讓所有的臺灣民眾不斷面臨著生命的威脅、生計的斷絕乃至生活的潦倒,種種艱困考驗,讓民生成為了“民求生”,執政成為執的哪門子政!一切人之為人的體面,民進黨當局都在用自己的“無能”普遍地剝奪著;一切黨之為黨的標準,民進黨內部都在用自己的“黑化”快活地背叛著。
斷水、斷電、斷疫苗,黑槍、黑市、黑社會,民進黨當局讓臺灣的民眾實實在在地活在了“悲慘世界”。
民進黨當局能買到無數根本派不上用場的軍火裝備,把“高貴的垃圾”從美國的二手倉庫轉運到臺灣的一手倉庫,卻買不到真正能救民生於水火的新冠疫苗。越來越大的“合同數字”和越來越多的“捐贈疫苗”所導致的“死亡案例”在告訴臺灣民眾,民進黨一直很“努力”地把事情搞到不可收拾!然後,民眾將別無選擇,在“恐懼”而非“希望”的驅動下,將民進黨當局視為“救世主”,這就是蔡英文當局的“喪事喜辦”“負負得正”的“防疫失敗與執政永續的辯證法”。
民生是需要執政者真正地把財政資金和公共資源“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才能換來整體的改善。這樣的訴求對於靠“選舉”就能獲得執政權的民進黨而言,實際上是天方夜譚。有那麼多錢,何不去做些“友邦”們喜聞樂見的“國際貢獻”呢?有那多麼錢,何不去做些“樁腳”們樂此不疲的“地方建設”呢?有那麼多錢,何不去做些“網軍”們塗脂抹粉的“認知作戰”呢?只要能夠鞏固基本盤,收買中間派,打擊反對黨,不就萬事大吉、永續執政了嗎?民生哪有黨權香,民進黨是很誠實的:事關執政,不要民生只需選票。從草根起家,一路摸爬滾打的民進黨看來是很“世事洞明”:對民眾太好只會抬高他們的期待和要求,讓自己太累太辛苦。何不降低民生福祉,並且將之甩鍋給在野黨或者對岸,豈不是“一舉兩得”乃至“一舉多得”嗎?
說到底,民進黨在實施對於民眾的“民生恐怖主義”,不斷製造更大的安全威脅和生死考驗,讓臺灣民眾的神經緊繃,變得脆弱緊張、變得分崩離析、變得只求活著,降低對於生活的一切要求和一切期待,然後民進黨只要稍微做對一點應做的事,稍微對民眾實施一點溫情脈脈的安撫,稍微對自己的胡作非為做一點收斂的姿態,民眾就會因為一種現實與預期的反差,而對民進黨當局“感恩戴德”:多謝不殺之恩!沒想到我還能活下去!想來,民進黨也不是多麼差的,這麼糟糕的局勢不能怪民進黨無能,而是天意如此!因為身處絕境,民眾或許會因為僥倖“絕處逢生”而對一切罪惡都產生了“寬恕”,而這正是民進黨所期待的最終場景:看,民眾“絕處逢生”“喜大普奔”,我民進黨不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嗎?雙贏!因此,如下場景反覆再現:民眾在受難,民進黨在狂歡!
但人心不是天然健忘,歷史更不會。天道有公,民生為常。亂政之民進黨,且莫忘了:始作俑者,其無後乎!(作者:王豐收 京臺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本文為投稿作品,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