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虎:大陸掌握兩岸關係主動權
以胡錦濤主席今年3月4日發表關於兩岸關係的四點講話為主要標誌,中共中央在對臺政策上進行了重大的戰略性調整,而且取得了非常明顯的現實效果。由於對臺政策的制定和調整完全“以我為主”,我們抓住了兩岸關係中的主導權和主動權,也表現出了非常強的自信;對臺政策的重心從“促統”調整到“遏獨”,各項工作首先圍繞遏制和反對“臺獨”這個目標展開,達到了目的與手段、戰略與策略的高度一致性;由於我們抓住時機接連推動臺灣反對黨領導人等來大陸訪問,主動設置了今年的兩岸關係議題,也掌握了兩岸關係中的話語權。由此,對臺工作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新局面。
對臺政策的執行和落實具有了更好的著力點。“寄希望於臺灣人民”是我們的一貫方針。今年,通過宣佈解決臺灣農產品在大陸的銷售問題和開放大陸游客到臺灣旅遊,以及解決臺商權益保障和臺生在大陸就學待遇等問題,大陸方面把“寄希望於臺灣人民”的政策落到了實處,找到了著力點和突破口。從某種意義上講,它可能會成為大陸方面與民間社會互動的歷史杠桿。
兩岸關係在政黨交流領域出現了真正積極、活躍的局面。近年來,由於島內分裂勢力推行“法理臺獨”,兩岸關係基本上是靜止僵持,其中隱含著危機。在這種情況下,大陸高層對臺政策的重大調整和在兩岸關係中的主動作為,啟動了兩岸在黨際政治領域交流的新局面。特別是,兩岸之間開闢出了中國共產黨與臺灣主要在野黨之間的對話渠道,也開闢出了大陸有關方面與臺灣民間團體之間的交流渠道。因此,在兩岸關係仍然充滿矛盾的同時,兩岸政黨交流的發展實際上突破了臺灣當局的限制。
同樣重要的是,通過設置獎懲機制,兩岸關係中的報償結構有了改變。全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一方面為“臺獨”劃出了不可逾越的底線,明確規定在三種情形下大陸方面將不得不採取“非和平方式”;另一方面,該法也充分展現了大陸方面維護臺海地區和平與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的高度誠意,其中以明細表的形式規定了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具體措施與和平談判的議題。這樣,就在事實上形成了獎懲動態結合的報償結構,可以說“該軟的軟,該硬的硬”,“軟的更軟,硬的更硬”。正由於在獎懲和軟硬之間存在著一種“必要的張力”,對臺政策增加了推行的力度並改變了兩岸關係的腳本。
這一做法也被某些臺灣學者稱為大陸因實力提升和自信心增強所採取的“可信服允諾策略”,並認為它將引導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
與此同時,臺灣島內政治開始趨於理性化。今年島內政治的新變化表明臺灣的主流民意是在維持現狀中求和平、求穩定、求發展,這一點並未因陳水扁和“臺獨”勢力刻意操弄“統獨牌”、“族群牌”、“民粹牌”和“抹紅牌”而發生撼動;相反,這些在過去為民進黨所能熟練炒作的議題在政治現實中都大打折扣。在相當程度上,島內政治開始從非理性向理性回歸,這不僅會影響到以選舉為軸心的臺灣政治運作,而且會影響到朝野關係和政黨政治。
由於目前島內“臺獨”勢力並未放棄分裂主張,也沒有停止分裂活動,所以反對“臺獨”的鬥爭仍然嚴峻、複雜。但是今年兩岸關係中出現的一些有利於遏制“臺獨”的新的積極因素,確實緩和了臺海局勢。
(來源:環球時報;作者:李義虎,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編輯: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