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博東:析民進黨人士在兩岸問題上的思考盲點和認識誤區
十多年來,本人一直致力於對民進黨的跟蹤研究,並曾先後五次訪台,接觸過不少民進黨各派系的精英,老一代的新一代的都有。他們之中不乏具有專業素養、頭腦靈活、勤於思考、能言善辯的十分優秀的人物。但不客氣地說,由於自身的局限,他們大都缺乏對大陸、對中共乃至對國際問題真正深入透徹的了解。在兩岸問題上他們往往一廂情願,視野偏于臺灣一隅,存在著許多思考盲點和認識上的誤區。這是他們誤判形勢,盲目樂觀,難以調整不切實際的“臺獨”立場與主張的癥結所在。
誤區與盲點之一:認為中共是“紙老虎”,捨不得放棄經濟建設的成果,更怕美國的介入,如今北京又申奧成功,因而“不願、不敢也不會”攻打臺灣。
首先,“臺獨”人士須知,在“經濟建設”和“中國統一”這兩大問題上,中共歷來都是把“中國統一”視為國家民族的最高利益而放在首位,中國的領土主權一旦受到威脅和侵犯,寧肯推遲“經濟建設”,也要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統一與完整。這一堅定立場,乃是中共建黨立政的根本,並不會因時空的變化而有所動搖。遠的暫且不說,回顧自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先有抗美援朝,爾後有中印邊界、中蘇邊界和中越邊界等一系列的“自衛反擊戰”,都是明證。這也是中共政權存在半個世紀以來,儘管施政上多有失誤,但仍然能夠得到大陸人民衷心擁戴與支援而立於不敗之地的諸多因素之一。可以肯定,如果“臺獨”人士執迷不悟,敢於公開挑戰中國主權,或以種種藉口拒絕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企圖無限期拖延兩岸統一談判,那麼中共必定不會手軟。同理,在舉辦奧運與制止“臺獨”這兩件事情上,倘若發生衝突,自不待言,“舉辦奧運”必定要讓位於“制止‘臺獨’”,這是確定無疑的,舉辦奧運並沒有給“臺獨”買下“保險單”,阿扁與所有的“臺獨”人士切不可有任何幻想和誤判。
至於說到美國的軍事介入,美國真的會為“臺獨”而不惜與中國打一仗嗎?恐怕連“臺獨”人士也不敢說有把握!退一步說,即使美國真的幫助“臺獨”而與中國為敵,那麼中國大陸斷不是南聯盟,也不是阿富汗和伊拉克,不會任人宰割而毫無反擊之力;亞洲也不是歐洲,不存在願意充當美國打手的北約;中國和美國曾數度交手,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美國人不會不記取必要的教訓。說白了,美國支援臺灣對抗大陸,挑撥海峽兩岸保持適度的緊張關係,目的無非是向臺灣推銷他們的剩餘軍火物資,並以此牽制中國的經濟發展和中華民族的統一富強而已,並非真的有愛于臺灣也。歷史上有太多的事例都充分證明美國並不可靠。
誤區與盲點之二:認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富強起來,特別是“民主化”之後,“民族主義情緒”自然會逐漸“淡化”,從而會允許一個“友好的臺灣獨立”。這是一種天真的期待。
從歷史的角度而言,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何以會如此強烈?這正是帝國主義列強一百多年來欺淩中國的結果。香港、澳門回歸之後,近代中國歷史上因為帝國主義侵略、干涉所遺留下來的重大問題中只剩下一個“臺灣問題”尚未得到解決。而臺灣問題一天不解決,中華民族的屈辱就一天得不到真正徹底的雪洗;中國人民的這塊“心病”在真正徹底醫治之前,中國的所謂“民族主義情緒”便不可能“淡化”。
從現實的角度來說,臺灣問題何以會久拖不決?乃是由於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華勢力插手、干涉的結果。誠如香港問題的解決,是中英之間實力較量的結果一樣,臺灣問題說到底是中美兩國的實力較量問題。中國富強的標誌是什麼?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標誌”,就是看中國是否有能力排除外國勢力的干涉,妥善解決臺灣問題,最終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換言之,如果連臺灣主權都沒有能力捍衛,中國又談何“富強”?至於說到大陸“民主化”之後 “民族主義情緒”會不會“淡化”?請看當今世界,美國算是夠“富強”了吧?但美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何來“淡化”之有?試想,如果有人試圖煽動夏威夷人民和美國本土鬧獨立,後果將會如何?
再者,未來世界的競爭是科技的競爭,是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廣闊的海洋資源之爭。如果具有如此重要戰略地位的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可想而知,中國在未來世界的激烈競爭中必將受到極大的制約,處於一種十分不利的戰略地位。這對於擁有十多億龐大人口而耕地面積又相對狹小、資源相對貧乏的中國來說,其生存發展影響至巨。因此,從地緣政治、經濟的角度而言,中國也絕對不會允許臺灣分離出去。
由上觀之,中國大陸的任何一個政黨和任何一屆國家領導人,都無法承擔喪失臺灣領土主權的歷史責任。誰丟掉了臺灣,誰也就喪失了統治和領導中國人民的正當性與資格,誰就是現代的“李鴻章”,成為中華民族千夫所指的歷史罪人。同樣,臺灣的任何一個政黨和任何一屆領導人,如果想維持其在島內的執政地位,也就不能挑戰中國對臺灣的主權,否則也勢必江山不保,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誤區與盲點之三:認為臺灣已是“民主社會”,臺灣人民“有權力”通過“公民投票”的民主方式來決定臺灣要不要與大陸統一。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荒謬說法。
首先,中國對臺灣擁有主權,這不僅是歷史事實,同時國際法上也有明確定位,《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即清楚地證明了這一點。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後,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已從日本國手中完整地收回了自1895年清政府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讓給日本的臺灣領土主權,即使目前仍在臺灣適用的而且阿扁上臺時也曾經舉手宣誓要效忠的“中華民國憲法”中,也明確規定臺灣是中國固有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世界上所有的國家(包括與臺北“建交”的國家),都無不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大陸與臺灣同屬於一個中國,是無可辯駁的事實,這與臺灣是不是“民主社會”毫無關係;就如同八年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治理下的“陜甘寧邊區”實行與“蔣管區”不同的民主制度,但並不能否定“陜甘寧邊區”是當時中華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樣。民主本身並不能“創造出”主權,它只能改變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活方式”;即使臺灣社會再“民主”,也無法改變“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事實。
其次,關於“公投”與行使“民主”權力的問題。誠然,我們應當充分尊重臺灣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和民主權力的行使,但任何民主方式和民主權力的行使,都必須以確保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為前提,否則就必然會走向民主的反面而侵犯大多數人民的根本利益。眾所週知,臺灣是海峽兩岸同胞世世代代共同開發、建設和保衛的神聖領土。遠的不說,1945年臺灣的光復便是兩岸同胞共同浴血奮戰的結果。因此,臺灣不僅是臺灣人民的臺灣,同時也是大陸人民的臺灣,臺灣的領土主權屬於海峽兩岸全體中國人民。退一步說,即使要體現“民主”而對臺灣的地位與前途問題舉行“公投”,那麼也必須在海峽兩岸所有的中國人中進行,而不能只是在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中進行,不然的話就等於剝奪了大陸十二億人民的“民主權力”,反而變成了無視絕大多數中國人意志的“反民主”之舉了。
阿扁和其他民進黨朋友關於兩岸問題上的思考盲點和認識誤區還可以舉出許多,限于篇幅不可能一一加以討論。問題的嚴重性在於:阿扁已非一個僅僅治理臺北市的“市長”,民進黨也已不是一個只能在“立法院”打打鬧鬧、杯葛國民黨施政的“在野黨”了。阿扁和民進黨諸公經過多年的打拼,如今已如願以償地從國民黨手中奪取了臺灣政權。也就是說,民進黨政府實行什麼樣的兩岸政策事涉重大,不僅關乎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的切身利益,同時也勢必對中華民族的振興與騰飛產生重大影響。然而令人擔憂的是,阿扁和民進黨執政一年多來,在兩岸問題上仍無法擺脫意識形態的迷思,至今仍在“臺獨”的泥潭中打轉而難以自拔。民進黨朋友們須知,兩岸形勢依然嚴峻,時乎已迫,美國人是絕對靠不住的,“拖以待變”也決非良策,唯有認清形勢,早日重新建構兩岸和平基礎——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回歸“92共識”,才有可能重啟兩岸對話談判,避免兩岸同胞骨肉相殘,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愛臺灣”、真正的“臺灣優先”。
(來源:華夏經緯網;作者:徐博東)
編輯:李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