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春陽:“習馬會”的意義絕非只是“象徵”
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的“歷史性握手”,展現出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包容與智慧,也展現出了其在中華民族未來、地區乃至世界和平方面不容小覷的影響力。因此,對於某些聲音認為“習馬會”僅具象徵意義,筆者是堅決反對的。“習馬會”當然具有象徵意義,但比這更重要的,是它的實質內涵與意義。
一、水到渠成開先河
習近平與馬英九的會面,為兩岸開啟了一條兩岸領導人直接見面溝通的先河。它將引領兩岸走上解決實質問題的大道,讓兩岸在共同前行中找對方向、找準出路。
這場會面水到渠成,來源於1949年兩岸交流從無到有、從量變到質變的一步步努力,特別是最近7年和平發展結出的豐碩果實。大陸領導人曾在1995年明確表示“歡迎臺灣當局領導人以適當身份前來訪問;我們也願意接受臺灣方面邀請,前往臺灣。可以共商國是,也可以先就某些問題交換意見,就是相互走走看,也是有益的”。但在兩岸關係緊張動蕩的當時,很難想像這樣的願望能夠成真。2008年起,兩岸民眾走馬燈似的見證了1949年以來的太多“第一次”:全面“三通”、雙方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一次見面、國臺辦主任第一次訪問臺灣……“習馬會”也在這些鋪墊下順理成章修成正果,兩岸人員交流層級邁入一個新高度,這不但在過去66年的歷史中前所未有,預估未來一段時間內也很難被超越。
這場會面水到渠成,來源於兩岸慢慢累積起來的互信。正因為兩岸都堅持了“九二共識”、反對“臺獨”這一政治基礎,才有了“汪辜會談”、“胡連會”、“習馬會”。1993年的“汪辜會談”在兩岸隔絕近半個世紀後開啟了兩岸制度化的接觸與交往,影響綿延至今。2005年“胡連會”形成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10年來已經為兩岸民眾帶來了無數福祉。2015年的“習馬會”更是書寫了1949年後兩岸領導人直接會面的新歷史,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在這些“水到渠成”下,“習馬會”具有了無數巨大的象徵意義,而其實質意義則更具內涵、更有份量。當前,兩岸關係又步入十字路口,急需新的發展動力。兩岸最高領導人此時會晤,通過對過去7年多的和平發展成果進行經驗和啟示的總結,強化闡述了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政策主張,堅定了兩岸同胞對和平發展的信心與毅力;通過進一步了解對方、解除疑惑,防止和減少了不必要的誤判,為兩岸可持續和平發展做好了鋪墊;通過啟動兩岸領導人直接對話,建立了兩岸熱線機制等兩岸新機制,為兩岸和平發展開啟新的契機……習近平與馬英九的會晤只有一個小時,卻締造了兩岸關係原則性的大方向與大格局,為兩岸的未來和平發展之道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樣的歷史功績,怎能說只有“象徵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