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楊平:民進黨維持“全民調”初選機制說明什麼

2013-05-29 13:3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近日,民進黨“全代會”通過表決,“全民調”機制得以維持。華廣網今日刊載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楊平的評論文章分析這一結果。文章指出,這個結果說明蔡英文當年的改革受到黨內的肯定,否決黨員投票、堅持採“全民調”方式,其實也不是真的在意人頭黨員的問題,而主要是擔心被“司法查賄”。

  全文內容如下:

  5月25日,民進黨“全代會”專門就公職黨內初選機制進行討論,就黨員投票3成、民調7成的初選機制進行表決,結果遭到否決、未獲通過,“全民調”機制得以維持。此一結果說明:

  蔡英文當年的改革受到黨內肯定。“全民調”初選機制係蔡英文主席任上推動完成的一項重要改革,主要是為了杜絕外界深惡痛絕的民進黨人頭黨員的積弊。2010年1月下旬,民進黨臨時“全代會”,正式敲定年底5都市長選舉以協調與民調為主,捨棄黨員投票;五都議員提名採“全民調”,也不進行黨員投票。2011年1月下旬,民進黨“臨全會”表決通過了中執會版本2012台灣地區領導人、“區域立委”及“直轄市長”初選辦法,確定採取“全民調”方式決定提名人選。近日,民進黨“全代會”再次否決納入黨員投票提案,維持“全民調”初選機制。所不同的是,前兩次蔡英文在黨主席任上,主控黨機器,有這樣的結果並不奇怪;而這次是蘇貞昌擔任黨主席,且蘇及諸多重量級人物都傾向納入黨員投票,結果卻慘遭否決,這充分說明蔡英文當年推動實現的公職黨內初選機制改革受到充分肯定,也間接反映蔡英文在黨內的影響力尤在,“全民調”機制再次勝出,有利於蔡英文未來的東山再起。2011年民進黨敲定臺灣地區領導人黨內初選採“全民調”方式,當時就有為蔡英文量身打造的質疑,認為蔡黨齡短,黨內根基淺,不利於爭取黨員票,實行“全民調”初選機制,可以吸取較多“空氣票”,有利於初選勝出。有學者評論認為,這次“全民調”得以維持,是蔡英文的勝利,是蘇貞昌的一次重大挫敗。

  民進黨害怕外力介入黨內初選。民進黨“全代會”否決納入黨員投票,並非完全是反對黨員投票,只是考慮納入黨員投票,會使人頭黨員積弊死灰複燃,重新肆虐民進黨。過去黨員投票,民進黨人頭黨員氾濫,不僅社會觀感極差,本黨黨工也深惡痛絕。有黨工透露,以直轄市議員選舉為例,只要養1000名人頭黨員,就有機會在黨內初選機制中勝出,由此1年大約需為人頭黨員繳黨費30萬新台幣,這對那些較有財力的政治人物,不是太困難的事。當然這不是問題的重點,最讓民進黨擔心的是納入黨員投票,會使外力輕易介入民進黨內初選。2007年,民進黨執政時主導修訂了“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將反賄選範圍延伸至黨內初選,沒想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如此民進黨內初選中的不正當競爭易遭到檢調機關偵查,使得外界易於介入民進黨初選,令民進黨受到“傷害”。所以才要反對黨員投票,維持“全民調”。蔡英文幕僚曾反映,蔡當初力推“全民調”,就是因為“法務部”將養人頭黨員代繳黨費納入查賄標準,加上人頭黨員屢遭外界詬病,所以借力使力,以期漸進式根除人頭黨員、廢除黨員投票制度。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也曾表示,過去黨內初選證明,司法單位一定會介入,民進黨無法承擔這樣的風險和政治紛擾,“全民調”是“比較妥善”的方式,可避免風險。

  民進黨的機體“病”得不輕。民進黨公職黨內初選機制爭論雖告一段落,但矛盾問題遠沒有解決,有黨代表對未能納入黨員投票非常不滿,揚言提告加以抗爭。事實上,反對“全民調”初選機制、主張納入黨員投票者並非沒有道理,他們提出的黨員投票佔30%、民調佔70%的混合方式較之“全民調”更為合理,兼顧了黨員的想法和考慮,賦予了黨員應有的權利,有助於調動黨員的積極性。只是民進黨的機體“病”得不輕,稍有機會,各派勢力、各重量級人物就會採用不正當手法,爭權奪利,好端端的黨員投票、黨員行使自己權利的機會,卻被他們搞得烏煙瘴氣,不得不因噎廢食,犧牲黨員應有的權利,當然令黨員們大失所望、大為不滿。長期以往,會弱化黨員對黨的向心力,弱化黨的功能和作用。自2010年“全民調”初選機制確定後,黨員們應有的權利被剝奪,不少黨員打電話向民進黨中央和各縣市黨部表達抗議,有的拒交黨費以示不滿。諸多重量級人物紛紛上陣痛批這一做法,有的更一針見血指出,因為有人頭黨員而不準黨員投票,是公開承認自己是“民主人頭進步黨”,閹割了黨員的參與權利。

  民進黨否決黨員投票、堅持採“全民調”方式,其實也不是真的在意人頭黨員的問題,而主要是擔心被“司法查賄”。一直堅持反對納入黨員投票的黨代表梁文傑在這次“全代會”上發言表示,納入黨員投票不是不可能,但必須等到“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中有關查賄牽涉黨內初選的條文取消之後。梁文傑的話,代表了民進黨的心聲。如果沒有司法查賄,民進黨公職黨內初選機制納入黨員投票應不是問題。(楊平:江蘇省臺灣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