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淞山:“去臺獨化”是無法回避的政治挑戰
美麗島電子報專欄作家陳淞山近日發表文章說,經歷九次華山會議、五次中國事務委員會討論研商的“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終於出爐,原本充滿極度對中挑釁意味的“民主同盟”圍堵中國的主張刪除了,但“凍獨”與“憲政共識”的政治提議也沒有通過,民進黨務實開放的“對中路線”也形同腰斬。原地踏步的民進黨“對中政策”結果,說到底就是宣告蘇貞昌已經淘汰出局的不及格成績單,“蘇下蔡上”新局已經成形,雙太陽領導權之爭終於落幕了。
文章說,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發展與走向一直以來就是民進黨內派系鬥爭的政治工具與產物,從“四個如果”、“事實主權定位”、“臺獨黨綱”、“臺灣前途決議文”以及“正常國家決議文”的演變,哪一次不是民進黨派系角力的結果,此次出爐的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也如出一轍,從類似“綱領性文件”的總結報告變成比會議記錄政治層次還低的“檢討紀要”,是蔡英文的政治傑作,等於狠狠地甩了蘇貞昌一巴掌,就是不要讓蘇貞昌在兩岸政策上自有主導權、有成績單,“然後呢?”民進黨的兩岸政策新定位,由蔡英文說了才算數。
文章說,蘇貞昌空忙一場的“對中政策擴大會議”與“中國事務委員會”,其實就是敗在蘇貞昌猶豫不決、舉棋不定的政治領導性格身上,忽左忽右讓人摸不著頭緒也無從協助幫忙,最後還聽從幕僚建議想搞民主同盟圍堵中國做為“亮點”,卻不知這原本就是大陸當局把蘇貞昌“定調”為臺獨頑固分子的引火燒身導火線,民進黨內很多政治領袖與派系本來就嗤之以鼻的荒謬之舉,蘇貞昌卻反而視如珍寶,難怪一端上“中國事務委員會”討論便被加以否決摒棄,也因此被蔡英文趁機拉攏其他成員一起“反蘇”,終於破了蘇貞昌的局,把蘇貞昌擋在連任民進黨主席的門外!
文章說,弄巧成拙的蘇貞昌雖然錯估形勢、錯失良機,敗在“對中政策”的政治論劍,其對蔡英文的政治牽製作用還在,也未必從此便消失在政壇之外,但必須痛定思痛、徹底反省自己到底錯在哪?從“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名稱爭議、自任委員會召集人到提出民主同盟主張,甚至故意忽視“凍結臺獨黨綱”與“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的主張,都是蘇貞昌的政治敗筆。殊不知,他的這些作為不僅讓民進黨證明兩岸事務處理能力的“最後一哩路”成為寬廣的長河,同時,也讓對岸的中國大陸對他的政治期待完全落空,甚且視之為政治“異類”,無法開門迎接他試圖登陸的政治佈局。蘇貞昌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政治操作至此已種下敗因,與民進黨主席連任之路及問鼎“總統”寶座漸行漸遠。
然而,蔡英文雖然在“中國事務委員會”的決戰中把蘇貞昌淘汰出局,但同時也意味著參選“總統”的兩岸罩門政治障礙的“石頭”還在,若不在未來時日中加以移除,恐怕獲勝當選的機會也不高!
文章說,民進黨重返執政的最後一哩路在於“中國因素”,“凍獨”或重新通過“去獨”的新決議文是好的方向與策略,但必須面對民進黨內反彈力最大的基本教義派、新潮流係與遊係的政治勢力,蔡英文若再任民進黨主席之後,能不能夠對此民進黨內爭議加以有效排除確實是未知數,這是蔡英文的政治考驗與挑戰,畢竟她是即將成為2016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的政治領袖,她必須有義務也有責任承擔民進黨最難解的政治習題,如何“去臺獨化”解開民、共交流的政治罩門,以爭取臺灣多數選民與大陸當局的支援與信任,是無法回避的政治挑戰。
文章說,塵封已久的“臺獨黨綱”不該繼續當作“神主牌”加以供奉;歷經14年多的“臺灣前途決議文”已經無法面對兩岸和平發展新局的新變化,必須與時俱進適時調整新的精神與內涵,創造具備兩岸融合未來前景的政治輪廓與圖像來處理新時代的兩岸關係變化,以帶領臺灣民進黨結合“臺灣夢”與“中國夢”迎向新世界局勢的兩岸關係發展新未來。就如同蘇貞昌的政治浮沉一樣,緬懷過去的政治貢獻甩脫不了民進黨沉重的歷史包袱,就應該體察政治現實環境急流勇退順利交棒,讓民進黨更多的政治菁英可以接下重擔,為民進黨,為臺灣找到更具務實開放的“臺灣共識”,尋求兩岸政治、經濟與社會對接及融合的新中國政策,來共同面對兩岸互利雙贏、共存共榮的政治新局,拆除舊有的政治堡壘,打造兩岸和平共榮的“新萬里長城”的時代已經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