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張文生: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莊嚴承諾

2014-02-21 09:15: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兩岸關係發表了重要講話。華廣網20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張文生的評論文章指出,講話強調了兩岸人民血緣、歷史、文化、認同的同一性,對於兩岸分歧和差異展現了寬闊的胸懷,表達了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勾勒了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的美好前景。

  全文內容如下:

  2月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習近平總書記針對兩岸關係發表了重要講話,較為全面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新一代領導人對於兩岸關係的看法,是新時期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的講話有很強的針對性,是對現場80多位臺灣各界人士的講話,是“同大家談談心”,因此,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感性的一面,是對廣大臺灣同胞的真情流露。

  第一,強調了兩岸人民血緣、歷史、文化、認同的同一性。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充滿了濃厚的歷史感,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懷,在回顧臺灣歷史的基礎之上,對臺灣同胞特殊的歷史遭遇、歷史悲情、歷史傷痛,表達了感同身受的深切體會。習近平指出“兩岸同胞始終心心相印、守望相助”,“廣大臺灣同胞都是我們的骨肉天親”,“我們完全理解臺灣同胞的心情”,“我們有志一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兩岸同胞一家親”的重要性,兩岸人民血脈相連、同文同宗,50年的殖民歷史沒有改變臺灣同胞的民族意識,“無數臺灣同胞用鮮血和生命來證明自己是中國人”,“我們同屬一個國家、同屬一個民族從來沒有改變,也不可能改變”。

  第二,對於兩岸分歧和差異展現了寬闊的胸懷。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強調了兩岸人民相同的血脈、精神、歷史、文化、民族、國家,反映了兩岸人民“求同”的願望,但是對於兩岸的差異,習近平的講話也體現出了“存異”、“化異”的精神。臺灣人民由於特殊的歷史與社會環境,有著特殊的社會心態;臺灣現行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也與大陸不同。對於這些差異,我們都表示理解和尊重。這樣的政策與主張,是中國共產黨人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求同存異的務實態度的表現。對於這些差異如何化解,同樣採取了務實的態度,展現了寬闊的胸懷,“一時不易解決,這也不要緊,我們共同努力解決”,“我們有耐心,更有信心”,“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第三,表達了走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的堅定決心。2005年,連戰率團訪問大陸,與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共同發表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為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習近平的高度評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順應了世界潮流,符合兩岸民意,契合發展大局。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事實證明,這是一條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走向民族復興、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中國共產黨新一代的領導人重申了“排除一切干擾,沿著這條道路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的堅定決心,希望更多臺灣同胞共同參與,希望更多臺灣民眾享有和平紅利。在新的歷史時期,要防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發生逆轉,其關鍵則是“鞏固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基礎,深化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習近平以形象的“兩岸關係之錨”形容這個共同基礎,有了這個安定之錨,才能應對任何風浪。

  第四,勾勒了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的美好前景。兩岸同胞有共同的追求,都希望“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這是兩岸人民共同的夢想,也是“中國夢”的核心內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兩岸共同的夢”,需要兩岸人民共同努力來實現。“歷史不能選擇,但現在可以把握,未來可以開創”。只要海峽兩岸攜手同心,追求共同的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完全有機會美夢成真。在新的歷史階段,習近平總書記代表中國共產黨新一代領導人,重申了“三個有利於”的莊嚴承諾,“只要是有利於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事,只要是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事,只要是有利於維護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事,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辦好”。(張文生,作者為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