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才:“張夏會”為兩岸關係持續發展提供重要動力
5月23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應臺灣方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邀請訪問金門,並舉行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第三次正式會面。華廣網26日刊載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陳先才的文章指出,“張夏會”為兩岸關係持續發展提供政治動力,為兩岸關係持續發展提供制度動力,為兩岸關係持續發展提供歷史動力。
全文內容如下:
2015年5月23日、24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與臺灣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在金門會晤,舉行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第三次會議。雙方就當前兩岸關係發展情勢以及兩岸關係互動過程中的問題進行了深入討論並交換意見,最終達成十項共識,這對於當前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具有重要的驅動作用。
首先,“張夏會”為兩岸關係持續發展提供政治動力。
此次“張夏會”高舉“九二共識”的大旗,強調“九二共識”是兩岸互動與協商的重要前提和政治基礎,這對於增強兩岸互信,繼續推動海峽兩岸交流與協商各類事務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2008年以來,兩岸關係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特別是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能夠多次往來,不但彰顯了兩岸之間的互信程度已相當深厚,更為重要的意涵還在於表明雙方有合作的政治基礎,這就是“九二共識”。當前,儘管臺灣島內政治局勢複雜,特別是民進黨仍然不接受“九二共識”,但兩岸雙方仍然要牢牢堅持“九二共識”,這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唯如此,兩岸關係才能夠行穩致遠,也才能更好確保臺海的和平與穩定。因此,“九二共識”仍然是驅動兩岸關係持續發展的重要政治動力。而金門“張夏會”的舉行,無疑有助於推動兩岸關係的繼續發展。
其次,“張夏會”為兩岸關係持續發展提供制度動力。
此次金門“張夏會”,是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的第三次正式工作會議,它的成功召開充分表明兩岸事務部門及其首長的會面與運作已進入機制化和常態化的軌道。這無疑為兩岸關係持續發展提供制度上的重要動力。
從此次“張夏會”的整個過程來觀察,不僅務實,而且成果相當豐碩,亮點也非常多,體現了兩岸之間的默契與互信已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雙方圍繞兩岸貨貿、陸客轉机、青年交流、金門供水、協議簽署、兩岸兩會互設辦事機構、兩會領導人會面以及臺灣參與亞投行等一系列重大議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與溝通。這些議題都是當前兩岸特別是臺灣方面非常關注的熱點議題。雙方在這些議題上取得了積極的共識和進展,未來雙方還將圍繞這些議題的落實繼續協商與推進。這些都說明當前兩岸事務主管部門負責人之間的會面與協商機制不但已完全正常運轉起來,而且其實際運作效果也相當理想。從這個層面來看,金門“張夏會”無疑為兩岸關係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上的重要動力。
最後,“張夏會”為兩岸關係持續發展提供歷史動力。
此次“張夏會”在金門召開,彰顯其對兩岸關係及臺灣島內的歷史意涵,為兩岸關係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動力。
眾所週知,金門曾經是內戰的重要戰場,經歷過1949年金門戰役和1958年金門炮戰。而今隨著兩岸關係的極大改善,特別是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以及反對“臺獨”的共同基礎上進行和解,金門由過去的戰場轉變為如今兩岸的和平廣場。金門的歷史本身就是一部兩岸關係發展演變的濃縮史,“張夏會”在金門的召開,其意義主要有以下:
對於兩岸人民而言,和平至關重要,兩岸本是一家人,當前兩岸人民應該共同努力,不讓兩岸關係重回動蕩不安的老路。這才是唯一的出路,也是最符合兩岸人民根本利益的重大選擇。
于臺灣內部而言,特別是對於始終不願意放棄分裂主義意識的綠營和民進黨而言,要正視兩岸的歷史與現實。綠營對兩岸關係的定位如果拋棄了兩岸的歷史和客觀事實,不但無法取信于兩岸人民,而且也將註定寸步難行。兩岸關係的性質並非綠營所指的“一邊一國”,而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這才是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更是推動兩岸和解與和平的重要前提。換句話來說,即便民進黨未來在臺灣地區取得執政權,但如果仍然不放棄分裂主義立場,當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將完全有可能得而復失,這對兩岸關係發展而言,無疑是重大的損失。(陳先才,作者係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執行長、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政治所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