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秘:習近平“國家統一思想”初探
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實現和平統一首先要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經過八年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兩岸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交流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臺灣謀求“法理臺獨”的空間大幅降低,但另一方面,臺灣民眾的“臺灣主體意識”增強,“恐中拒統”的心理加劇。面對這一新形勢,我們不僅需要在政策上解決如何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問題,更需要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解決如何從“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問題。
“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對臺工作和兩岸關係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這些講話從歷史的高度把握臺灣問題的本質,就新時期對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戰略,其中特別重要的是,提出了具有時代特色的國家統一思想,科學地回答了如何從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走向和平統一的問題。本文嘗試對習近平的國家統一思想做一個初步的研究。
一、在“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中思考統一問題:國家統一的新戰略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描繪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藍圖,向中國人民發出了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時代號召。“十八大”之後,習近平總書記又根據“十八大”精神,提出了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目標。在博鰲亞洲論壇2013年年會上,習近平說,“我們的奮鬥目標是,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在2010年基礎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表示:“我堅信,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一定能實現,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按照這些論述,到建國100週年的時候,我們要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習近平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高度,明確提出要把臺灣問題納入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來考慮,為國家統一提供了更加清晰的前景。
第一,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
在2013年2月25日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一行時,習近平表示,“我們始終從全民族發展的高度來把握兩岸關係發展方向”。在2013年4月8日會見蕭萬長時,習近平表示,“只要兩岸凡事都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考慮,就一定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阻礙,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在2013年6月13日會見吳伯雄時,習近平又強調要“堅持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高度把握兩岸關係大局”。而所謂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來把握兩岸關係,就是要掌握兩岸關係的基本方向,讓臺灣問題要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動力,而不是阻力。習近平多次表示“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希望臺灣同胞參與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實踐中來。
第二,在“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中思考國家統一問題
2014年,習近平在會見臺灣和平統一團體聯合參訪團時,開宗明義地說,“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換言之,在習近平看來,民族復興一定會出現國家統一的局面,如果沒有實現國家統一,那麼就不能說真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2013年10月6日會見蕭萬長時,習近平表示,“著眼長遠,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問題終歸要逐步解決,總不能將這些問題一代一代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