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蔡英文勿以“民意”作為對抗大陸的擋箭牌

2016-10-12 15:1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臺灣領導人蔡英文不論是在選前還是選後,始終把民意挂在嘴邊,華廣網10月10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的文章,針對此事發表評論指出,過度強調與操縱民意就會變為民粹,蔡英文以民意作為執政與處理兩岸關係的前提或基礎只是一種藉口。如果只會以民意作為掩蓋無能的遮羞布,作為對抗大陸的擋箭牌,將無助於蔡英文走出執政困境,更無法扭轉兩岸關係向前發展。

  全文內容如下:

  民意是當今臺灣島內普遍討論的議題,沒完沒了的民意調查更成為政客常常使用的政治工具。臺灣領導人蔡英文不論是在選前還是選後,始終把民意挂在嘴邊,處處以民意為基礎和依歸,以民意作為對抗大陸的手段及回避執政無能的擋箭牌。

  日前,蔡英文在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採訪時再次表示,“這種壓力是所有人民一起承擔,不是政府就可直接做決定的,必須探求及探知民意之後才能做出決定”,臺灣當局“不可能做出違反民意的事情”。這是蔡英文繼7月21日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時以民意為由正式拒絕承認“九二共識”(“要求臺灣當局違反民意,接受所謂的期限,可能性不大”)之後,又一次打出“民意牌”,企圖以民意作為她對抗大陸的擋箭牌。

  其實,以民意對抗大陸及拒絕承認“九二共識”是蔡英文上臺之前就已確立的既定立場與策略。在選前,蔡英文就不斷強調將民主與民意作為處理兩岸關係發展的重要前提與基礎,在當選後尤其是“520”就職演講中再次明確了這一立場。日前她更是不斷重申與強調民意的重要性,甚至上升到處理兩岸問題的高度。看似高明的手段,其實一點也不高明。

  那麼,在民主政治下,執政者是否要完全依靠民意決策與行事,或按民意執政?答案是否定的。所謂的民意,通常是民調機構的一種有限範圍的調查得出的調查結果,可作為判斷事物或執政者的參考,但不具法律效力,更不能作為執政的依據與決定執政結果,依法執政才是關鍵與核心。正如青年法律學者田龍所言,“合憲當選的總統不依據憲法權力與責任維護整體憲制,反而放任民意、縱容衝突與對抗,是對精英責任與代議民主核心原理的背離。只講民意,不講憲法,是革命者的思維,不是憲法思維,更不是理性執政者思維。”

  過度強調與操縱民意就會變為民粹,背離法治。今天臺灣面臨的政治、經濟、社會與兩岸等種種問題,很大程度上是民粹主義氾濫的結果與後果。蔡英文與民進黨熱衷於操作民意,結果執政後面臨的最大困局正是操作“民意”的結果。不斷高舉民意牌,以民意作為施政指向,結果在具體施政政策上無法有效落實與兌現,引發一連串的爭議與矛盾,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如讓中小學生參與“課綱審查”是全球首創,創造了奇跡,卻是一大笑話:還沒有足夠文化知識的中學生審查極具文化科學知識的課程大綱,豈不是怪事一樁。其實,民主政治是精英政治,是建立在法治基礎上的政治,並不是民粹政治。

  就執政現實而言,不論是臺灣,還是美國,甚至全球範圍之內,很少有一個執政者因民調的高低決定去向或下臺。以臺灣為例,陳水扁後期支援度未超過20%,不滿意度超過50%。如果依蔡英文的說法,以民意決定論,陳水扁早就下臺了,為何低民調依然執政?顯然,執政者是依法選舉當選的領導人,是否下臺要通過法律程式,即使涉及重罪也需要通過嚴格的法律彈劾程式決定。陳水扁執政出現嚴重的官商勾結腐敗案,依法進行彈劾,但還是未能下臺。這就是法律與法律程式,並不是百萬人的遊行反對或民調就能下臺。

  顯然,蔡英文以民意作為執政與處理兩岸關係的前提或基礎只是一種藉口。對於解開兩岸僵局的鑰匙“九二共識”,蔡英文以民意為由繼續拒絕接受,更是毫無依據、毫無誠意。島內有大量有關“九二共識”的民意調查,大多數民調顯示支援“九二共識”者的比例高於反對者,依蔡英文的邏輯,即尊重民意的做法,應當承認“九二共識”才對,為何作為不承認“九二共識”的理由,豈不自相矛盾?如此看來,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與民意無關,而是由蔡英文的政治立場決定。

  從蔡英文上臺執政四個月時間的表現看,處理事情毫無章法,爭議不斷,才會造成她的聲望“雪崩式的下跌”,才會造成兩岸的僵局。如果只會以民意作為掩蓋無能的遮羞布,作為對抗大陸的擋箭牌,將無助於蔡英文走出執政困境,更無法扭轉兩岸關係向前發展。(王建民,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