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二二八”事件非省籍衝突、族群對立
“二二八”事件已經過去了70年,全中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它仍然隱隱作痛,紊繞于廣大臺胞的心靈深處,揮之不去。
1945年10月25日,臺灣光復。陳儀建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推行臺灣特殊化政策。
由於戰爭的創傷及社會的急遽轉型,臺灣重建面臨著巨大困難。行政效率低下,出現貪污腐敗的現象。長官公署制度有助於戰後臺灣的接收與重建。問題在於,大陸籍官僚控制了臺灣省的主要權力,臺籍精英參政困難,嚴重挫傷了他們建設家鄉的積極性,視長官公署為“新總督府”。臺籍精英參選各級民意代表,議論時政,指責大陸籍官僚的劣政。陳儀接收日產,建立起龐大的公營經濟體系,效率不彰,統制政策束縛了臺灣民營企業的發展。陳儀雖竭力保持臺灣金融貨幣系統的獨立性,台幣仍然大幅貶值,通貨膨脹。原材料缺乏,大批日籍技術人員的迅速撤離,導致工廠普遍開工不足,失業問題嚴重。廣大臺胞把鬥爭的主要矛頭對準陳儀為首的官府。
1947年2月27日晚,臺北市圓環發生緝私血案。28日,民眾群起抗爭,引爆大規模的官民衝突。群眾請願不成,無端遭到槍擊,升高了對立情緒,將怒火遷延外省人身上,仍是一種情緒的發泄。
參加“二二八”事件的人包括臺灣社會各階層人士,區域遍佈臺灣17縣市,因無公認的領袖人物,無嚴密的組織,無統一的行動綱領,無嚴格的紀律約束。在這樣一個群體性抗爭事件中,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有,但主要還是進行省政改革。
“二二八”事件是臺灣人民在光復初期追求省政改革的運動,受到內地高漲的民主運動影響。鬥爭方式有和平談判,要求當局接受改革訴求,憲警民共同維持地方治安,在中南部一些地區出現武裝抗爭。從全國範圍看,它是戰後全國民主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從臺灣獨特的發展歷史看,它是日據時期臺籍精英要求自治的沿續。二二八事件是臺灣人民自發的愛土愛鄉運動,是官民衝突、階級對立,而非省籍衝突、族群對立。
陳儀將“二二八”事件定性為“背叛國家”的暴亂事件。陳儀、柯遠芬等人不經司法程式,濫捕濫殺,雖可立即平息事態,卻給臺灣人民心靈造成巨大的傷害。
南京國民政府被迫反思其治臺政策。魏道明受命出任臺灣省政府主席,糾正前任的部分錯誤,儘快結束“二二八”事件造成的不幸局面,努力在安定中求發展,開放民營經濟,切實解決臺胞的困難,寬釋“二二八”事件人犯。限于權責,魏道明沒有徹查“二二八”事件真相,沒有給死難者家屬一個明確的交待。其緩和民怨的舉措十分有限,特別是死難者家屬,對當局的處置方式憤憤不平。廣大臺胞從對南京國民政府的熱烈歡迎,到失望之情溢於言表,在高壓政治下歸於沉默。
國民黨政權退踞臺灣後,推行白色恐怖,嚴禁談論“二二八”事件,壓制受難者家屬的平反要求,“二二八”事件成為臺胞心頭最大的禁忌。
“二二八”事件在臺灣本省人與外省人之間築起了一道感情的鴻溝,開啟了臺灣省籍衝突的先河。掌握公權力的統治者基本上是從大陸來臺的外省人,而被統治者基本上是由臺灣人構成。統治集團與下層民眾的矛盾被折射成外省人與本省人間的群體衝突。伴隨著臺灣民主運動的高漲,臺籍精英將目光投射到二二八事件。
面對強大的民意壓力,國民黨當局不得不讓步。1991年,臺“行政院”成立“二二八研究小組”,組織學者撰寫《“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灣當局領導人召見受難者家屬。1995年,“二二八紀念碑”落成時,李登輝向二二八受難者及其家屬道歉。“立法院”通過補償條例,“行政院”成立“二二八”事件基金會,承辦“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的補償工作。1996年,“二二八”成為法定假日。1997年,臺北市“二二八”紀念館落成。
隨著臺灣本土勢力的壯大,宣傳“二二八”事件不遺餘力,借此指責“外來政權”壓迫本省人民,挑起族群對立與衝突,圖謀臺灣脫離全中國版圖。1999年,李登輝稱“二二八”事件是“外來政權”對臺籍精英一場精心策劃的大屠殺。通過每年不斷地重溫“二二八”的悲情,一些本土人士要使“二二八”的創傷繼續淌血,強化“二二八”的記憶,牢記“二二八”的仇恨,來抵制兩岸關係緩和造成的衝擊力。
為“二二八”事件平反,為“二二八”死難者立碑、補償,是臺灣人民和有正義感學者長期奮鬥的成果,符合民心。一些本土人士卻通過紀念“二二八”事件,嫁禍國民黨外省籍後代,製造“外省人原罪論”,進而變成所有大陸人對臺灣人犯下屠殺原罪。
通過儀式化的活動,他們把“二二八”變成臺灣本省人的政治圖騰。當某個事件昇華為圖騰後,人們一般只關心圖騰的象徵意義,至於“二二八”事件的真相,則很少探究。個別本土人士對複雜的“二二八”事件簡單化,稱日據時期,臺灣的現代化水準很高,臺灣光復後,低素質的外省人來統治臺灣,自然產生種種不適應的症狀。“二二八”事件中,臺灣人無緣無故被殺,為了臺灣人不再被屠殺,臺灣不能和中國大陸統一,臺灣必須“獨立”。這種論述顯然違背了“二二八”事件的初衷,但不明真相的民眾易被欺惑。
70年前,一大批左翼人士和進步分子為了反饑餓、反迫害、反內戰,奮不顧身,反抗國民黨政權在臺灣省的低劣統治,付出了寶貴的生命。物換星移,他們的理想在祖國大地上正在變為現實,一個國家獨立、民族昌盛、民眾富裕的新中國已經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二二八”事件是廣大臺胞的悲劇,更是全中國人民的悲劇!一百多年來,山河破碎,幾度沉浮,中華民族流了太多的鮮血,欲哭無淚,欲悲無聲。多難興邦,炎帝、黃帝的子孫應以血濃于水的民族親情,化干戈為玉帛,共同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最終實現國家的完全統一,來告慰在二二八事件中死難的同胞。(褚靜濤,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