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殷存毅:中美貿易摩擦為臺企開拓大陸內需市場提供機遇

2018-10-24 07:1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清華兩岸論壇第17期——貿易保護主義背景下兩岸科技產業交流合作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台灣網 李傑 攝)

  台灣網10月24日北京訊 (記者 李傑)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授殷存毅23日上午在“貿易保護主義背景下兩岸科技產業交流合作研討會”上指出,中美貿易摩擦中,中國雖遭受一定衝擊或影響,但對中國而言是承受得起並可控的。而我們因應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戰略選擇,為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臺資企業開拓大陸內需市場和參與大陸經濟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

  殷存毅指出,中美貿易摩擦中,美國加徵關稅對中國的產業鏈影響並不像某些人想像的那麼重大,因為中國市場內需部分遠大於出口部分,亦即國內市場規模可以支撐產業鏈的發展。

  殷存毅指出,可以從美國加徵關稅的產業特點、中國出口美國的產業特點、中國的產業發展基礎三個方面分析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產業發展前景的預期影響。

  首先,從美國加徵關稅的產業特點來看,根據對中國17個製造業行業的已有研究,出口美國份額最高的是傢具(佔14.1%);電腦電子產品(6.8%);紡織和服裝(4.2%);以及電氣設備(3.1%),這些產業容易受到美國加徵關稅的衝擊,其他行業出口美國的份額佔總體非常低,佔比約2%或以下。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美國的關稅清單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手機、電腦和電子產品、服裝行業。

  第二,從中國出口美國的產業特點來看,中國出口美國的市場份額比重並不大,據有關研究,出口占中國工業全部產出的30%,其中對美國出口僅約佔2%。

  第三,從中國的產業發展基礎來看,中國產業發展的一個關鍵支撐是國內市場規模,沒有其他經濟體在短期內能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和基礎設施替代中國成為產業集群系統。

  殷存毅指出,因此,中美貿易摩擦中國雖受一定衝擊或影響,但對中國而言是承受得起並可控的,試圖以此擊垮中國的產業鏈是不可能的。

  殷存毅也表示,中美貿易摩擦不是中國發起的,美國加徵關稅對中國傳統出口導向型的產品影響較為顯著,這其中對部分臺資企業影響較大。

  殷存毅指出,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出口前100家企業,臺資企業佔38家,對美出口前10家企業,臺資企業有8家。中美貿易摩擦中肯定會對部分臺企有直接影響。在美國加徵關稅對臺資企業的影響中,對低附加值產品產業和企業影響明顯,對臺資企業的外貿、投資、生產佈局也將產生結構性影響。

  殷存毅強調,中國因應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戰略選擇是:加大對外開放和改革力度,加強與美國之外的經貿交流與合作,並轉變發展模式,更加注重提升國內消費需求以促進經濟增長,以穩定和增強產業鏈的發展。更加強調技術創新與自主發展。

  殷存毅指出,這些措施為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也為臺資企業開拓大陸內需市場和參與大陸經濟發展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通過進一步的深化交流與合作,臺資企業在大陸具有更廣闊的調整餘地和發展的空間,將使兩岸社會經濟融合程度進一步提升。

  23日上午,由清華大學臺灣研究院、《海峽科技與產業》雜誌社共同主辦的“清華兩岸論壇第17期——貿易保護主義背景下兩岸科技產業交流合作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來自海峽兩岸高校、研究機構的近30位精英專家學者薈萃一堂,共同就“中美貿易摩擦與兩岸經濟關係走向”、“兩岸科技產業合作發展的成效與挑戰”、“兩岸科技產業發展前瞻”三個子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殷存毅是在會上發言時作如上表示的。(完)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