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王建民:對兩岸地方經濟交流合作的幾點認識與觀察

2018-12-31 08:32: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2018年底臺灣地方縣市長選舉,國民黨獲得15個縣市的執政權,一舉改變了臺灣地方藍綠執政版圖。藍營縣市長紛紛表達推進兩岸縣市或城市經濟交流合作的強烈願望,大陸也在第一時間表達了支援態度,預示著未來兩岸地方經濟交流合作將迎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

  那麼,如何用更為準確的概念定義或定位兩岸地方經濟交流合作,仍是一個需要認真探討的問題。目前涉臺學界與媒體更喜歡用兩岸城市經濟交流合作概念,顯然不夠準確與完整。不論兩岸城市概念或交流合作實踐,很難用兩岸城市經濟交流合作來概括。藍營執政15個縣市,只有4個為市,其他11個不是市,而是縣。即使人口最多的新北市,也沒有中心城市,市府所在地板橋市人口也不過50多萬人,因此用兩岸城市經濟交流合作不能準確反現實情況。

  在當前臺灣政治格局下,民進黨執政縣市也無法與大陸進行正式的經濟交流合作,大陸也只能主要與藍營執政縣市開展經濟交流合作。可見,更為準確的表述應為:臺灣藍營執政縣市(或非綠縣市)與大陸經濟交流合作,也可簡稱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或兩岸地方經濟交流合作,不宜普遍使用兩岸城市經濟交流合作。

  如何認定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的性質?顯然,兩岸開展地方性或區域性經濟交流合作不是沒有前提與條件的,正如國臺辦發言人在第一時間強調的“在對兩岸關係性質、兩岸城市交流性質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我們歡迎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也就是承認“九二共識”或認同“兩岸一家親”。正是因為無黨籍的臺北市長柯文哲認同“兩岸一家親”理念,才有“滬臺雙城論壇”的延續舉辦與滬臺城市交流合作的進行;正是因為新任高雄市長韓國瑜等國民黨執政縣市長承認“九二共識”,才有大陸的善意表態與歡迎,才有澎湖縣候任縣長賴峰偉在選後第一時間赴大陸參訪。

  民進黨執政,在兩岸沒有政治基礎的情況下,兩岸之間不可能有任何正式的接觸、互動,不會有任何正式的交流與合作。特別是蔡當局還會持續推進“臺獨”分裂活動,大陸則會強化反“臺獨”、反分裂的鬥爭,這一斗爭與力量構成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的一條主線。在此形勢之下,兩岸縣市或地方交流合作就顯得格外重要與必要。在民進黨上臺執政及其在地方執政佔優勢之下,兩岸縣市交流合作空間受到限制,雖曾有藍營八縣市長開啟兩岸地方交流合作行動,但受到蔡當局的管制,未能持續推動,成效也不顯著。如今國民黨在地方執政獲得優勢地位,承認“九二共識”,並表達出推進兩岸地方經濟交流合作的強烈願望,自然給未來兩岸地方經濟交流合作創造了新的條件。

  民進黨執政及其“反中遠中脫中”的兩岸政策思維,必然會影響到兩岸地方經濟交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日前蔡當局或綠營縣市長不斷強調兩岸政策的主導權與管制權,強調“兩岸城市交流不要有政治前提”,“城市交流不應訪有藍綠差別”,“要在對等、尊嚴下進行”。其實,綠營就是認為不要有承認“九二共識”或認同“兩岸一家親”的提前,只要經濟利益,不要政治基礎。這顯然不符合兩岸關係發展的現實。

  不過,為了執政與選舉需要,加上民眾強烈希望改善經濟民生的民意態勢,蔡當局對於非政治性的兩岸縣市或地方經濟交流合作議題應不會有進一步的嚴格限制,可能還會適度放寬,這讓我們對未來兩岸地方交流合作前景抱有期待。

  我們對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內容或項目也要有客觀與清醒的認識。

  一是農業領域的交流合作是重點。藍營執政縣市長不斷表達積極爭取向大陸推銷農漁水果等產品的意願,大陸也會支援與配合,會加大採購農漁水果產品,預計未來兩岸農產品貿易會有一個新的發展。不過,採取何種運作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仍是需要認真思考的。應當吸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建立兩岸農產品採購有效運作平臺,減少中節環節,縮短時間,加快通關。要不要建立新的臺灣農產品契作合作模式?契作何種農漁產品?也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大陸技術輸出支援苗栗縣大閘蟹養殖發展是成功案例,是大陸技術支援臺灣的新型合作模式,是可以繼續推廣的。可以說,未來兩岸縣市地方農業領域的交流合作有著較大的努力與發展空間,但仍要處理好政府協助與市場機制的關係,政府提供協助與支援,但不宜直接經營與過度介入,要按市場規律辦事,發軍市場機制。

  二是鼓勵大陸民眾赴藍營執政縣市觀光旅遊,帶動人潮與消費,刺激相關產業發展,有助於改善當地經濟。爭取大陸旅客,促進觀光旅遊成為藍營執政縣市試圖改善當地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藍營執政縣市則要進一步創造更好的旅遊觀光環境,提供更好的旅遊產品以及更具創意的拌手禮與文化創意產品,不能只有傳統的鳳梨酥與太陽餅。不過,在旅遊觀光路線與餐飲選擇安排上仍需要臺旅遊行業的協作與配合,惠及更多當地民眾。

  三是擴大人文交流合作。在蔡當局大力推動“去中國化”與“文化臺獨”的大背景下,推進與藍營執政縣市人文交流合非常重要,也是兩岸縣市交流合作的重要面向。這種人文交流合作更基層,更接地氣,可做得更紮實。如果兩岸地方經濟人文經濟能夠全面推進,未來兩岸地方交流考察活動會更頻繁,可能會簽署更多地方層級的交流合作協議或備忘錄,也有利繁榮地方經濟。

  四是未來兩岸縣市之間可能會有更多合作機制平臺的建立。滬臺雙城論壇是可借鑒的方案之一。高雄市未來選擇與大陸沿海城市建立雙城論壇的機率是很高的,目前已傳出選擇深圳、廈門、寧波等城市。其他藍營執政縣市也會爭取與大陸一些縣市開展對口合作與設立新的合作平臺,如果15個藍營縣市與大陸不同縣市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交流合作平臺,將成為兩岸關係的一個重要新發展。當然不同縣市的經濟社會差異,在交流合作內容上會有所不同,形成不同運作模式,形成差異化發展。

  然而,對於經濟合作最重要的大陸企業赴藍營執政縣市投資則並不看好,更需要謹慎。投資政策是臺當局的管理許可權,不是地方政府說了算。特別是投資主體是企業,企業投資會進行風險與收益評估,在臺灣複雜的政經環境與及對陸資不善的政策下,預計大陸企業對臺投資不會有明顯增長,更難有重大投資項目落地。

  那麼,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會有怎樣的成效?總體上要審慎樂觀。若是農產品採購與擴大觀光旅遊能夠順利推動,對地方經濟發展會有一定幫助,但對縣市整體經濟發展的幫助則不能過於樂觀。沒有投資合作,沒有大型合作項目落地,只有農產品推銷採購與觀光旅遊,對臺灣縣市經濟發展的拉動仍是有限的,也是不會持久的,一旦兩岸關係形勢發生重大逆轉與變化,這種合作可能就會受到影響。就是說,臺灣地方縣市經濟發展,仍主要依靠內生動力,要靠臺灣整體經濟發展與大環境。就是說,臺灣整體經濟發展態勢與競爭力高低決定地方縣市經濟發展與表現,兩岸縣市地方經濟交流合作有幫助,甚至對某些行業有很大幫助,但地方經濟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取決於許多因素,不是單一的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所能從根本上改變的。

  另外,就臺灣不同縣市經濟表現與未來發展觀察則有很大不同,農業縣市與工業縣市有差別,東部與西部、北南與南部也有差別。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市等經濟基礎好,產業實力較強,具有較強經濟競爭力;東部地區經濟相對發展滯後,沒有高科技等支柱性產業。當然外界最關注的是高雄市能否扭困局?會不會實現韓國瑜提出的“貨出得去、人進得來,高雄發大財”的目標?高雄會不會重新再起?這是一個有難度的重大戰略性之問。由於選前已有多個重大投資項目計劃落地高雄,選後企業界對高雄市投資信心回升,也有新的投資計劃提出,大陸方面也會樂意推進與高雄市經濟交流合作,因此對未來高雄市經濟回溫與發展還是抱有期待的。

  但就整個臺灣來說,在民進黨執政下,“反中去中脫中”思維與“臺獨”分裂活動不會停止,短期內兩岸關係不可能從根本上改善,統獨鬥爭依然尖銳與激烈,依然會嚴重阻礙臺灣經濟發展,不利縣市地方經濟的徹底改善與發展。尤其是臺灣經濟發展面臨的“五缺”與產業結構失衡等問題,更不是縣市地方政府所能改變的。另外,中美貿易摩擦不會短期結束,外部經濟大環境可能會進一步惡化,也不利地方經濟的發展與改善。因此,我們對未來兩岸縣市經濟交流合作抱有期待,應積極努力推進,但不能過於樂觀,更不能寄希望於大陸適度協助就能從根本上扭轉臺灣經濟或縣市地方經濟發展的困境。(王建民,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福建閩南師範大學兩岸一家親研究院名譽院長)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