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談】十九大是中國經濟指路明燈
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於北京召開。這次歷史性的會議將為今後幾年中國經濟政策的走向指明方向,從中也可以幫助人們領會今後五年的經濟政策。近10年來,中國經濟已經正式告別“粗放式”擴張,兩位數成長成為過去式,但中國經濟前景依然光明,偉大復興步履堅實。過去4年,中國GDP年均增速7.2%,繫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高。從整體來看,中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大趨勢沒有變,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好一點的結果。預計十九大之後的中國經濟增速或將會超出市場預期,即8%左右。
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世界經濟形勢的發展演變,中國以更加積極主動的姿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理念,並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平等、開放、合作、共用的全球經濟治理觀,對中國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所謂共商,即集思廣益,由全球所有參與治理方共同商議;所謂共建,就是各施所長各盡所能,把優勢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所謂共用,即是讓全球治理體制和格局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球各個參與者。“共商、共建、共用”全球治理理念,不但是在非西方語境下進行的理念創新,而且還是中國首次公開提出全球治理理念,體現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的高度統一,更體現出了中國智慧和大國擔當,賦予全球經濟治理新的強大生命力。與此同時,中國還在各個重要場合維護髮展中國家利益,致力於提高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成為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的一股建設性力量。
當前,整個世界經濟都面臨挑戰,經濟結構性改革是全球各國都面臨的一大問題。在此背景下,中國不管是在反腐、軍隊改革、經濟轉型等領域,還是在外交關係、加大全球影響力等方面都取得巨大的突破和成效,令世界所矚目。因為若以中國經濟的規模、發展水準和人口規模而言,經濟轉型談何容易,任務艱巨程度可想而知。對此,中國早有先見之明。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不但確立了市場的主導性作用,而且還提出了振奮人心的市場化改革計劃。隨著各項經濟改革舉措全面發力和縱深推進,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成效明顯,經濟持續發展的新動能不斷積聚,呈現出增長品質和效益穩步提升的良好態勢,經濟發展正向中高端水準不斷邁進。
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已經走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國際社會亦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倍增。筆者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之所以值得外界期待,主要立足於中國經濟“四個沒有變”的判斷:即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發生任何改變,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因此,完全可以預見,今後一個時期之內,支撐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準的積極因素將會不斷增強。假以時日,中國各地異軍突起的“新動能”亦將成為經濟發展的新支撐。
一是“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不但為調速換擋中的中國經濟提供巨大的空間和動能,也為緩慢復蘇中的世界經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
二是2017年國企改革從“混改”方面取得突破,成功培育出經濟發展新動能。我們可以看到,在相關省市國企改革方向中,混改已經成為地方國企改革的主要發力點。同時,隨著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國家正推出多項政策舉措,預計外資參與國企混改將是下一步改革的一個趨勢。
三是自貿區制度創新釋放出經濟發展新動能。自貿區不是一般性的“貿易園區”,它是中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新高地,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張“新名片”。當前,我國在自貿區建設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實現了創新與突破,不僅豐富了黨的治國理政實踐,而且為中國今後一個時期提升自貿區建設水準、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奠定基礎。
今後,不管風雲如何變幻,面臨的挑戰多麼嚴峻,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黨和政府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以政策連續強信心、以改革深化穩預期、以創新驅動增活力,將有助於增強國際國內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同時也給全球經濟帶來穩定性。中國經濟已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更是“貢獻者”、“正能量”和經濟迷霧中的“指路明燈”。(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台灣網特約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