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宋清輝:未來中美經貿關係三大走向

2017-11-21 08:4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美國總統特朗普11月8日至10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黨的十九大之後第一個訪問中國的外國元首,也是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元首間今年的第三次會晤。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中美關係如何發展令世界矚目。此次中美兩國元首利用這次訪問,從戰略高度描畫出了兩國關係未來,此舉對穩固中美關係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經貿合作是此次特朗普訪華最重要的內容之一。不難發現,隨行出訪的美國企業基本都是來自對華具有出口優勢的行業,比如農業和能源行業,或是在華具有加大投資份額可能性的行業,如先進高端製造業等。這一方面說明特朗普政府對這次訪華之旅非常重視,另一方面也暗含著未來中美經貿關係新走向。具體從農業領域來看,雙方農業貿易爭端正在縮小,合作有望進一步加深。接下來有可能會在進口美國豬牛肉、家禽、大豆以及對美國生物技術產品進口管控等方面達成一些有利的合作,如訪問期間美國大豆行業已與中國進口商簽署了兩份意向書,美國大豆出口協會稱中國同意再進口1200萬噸美國大豆等。

  中美兩國是當今世界主要的貿易夥伴,兩國之間合作共贏的發展空間很大。但與此同時,貿易不平衡問題也長期困擾著中美兩國貿易的長遠健康發展。如若按照美方的統計,2016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3470億美元,佔據到美國總貿易赤字的近一半份額。此次特朗普訪華從農業、高端製造業和能源合作方面努力改善這一問題。據美國商務部公佈的2015年-2016年數據顯示,美國對中國出口份額佔比最大的商品分別為:飛機(132億美元)、大豆(128億美元)、汽車(96億美元)、電子產品器件(84億美元)以及核反應爐和發電設備(26億美元)。

  上述這些均是難以替代的民生必需品或者是擁有美國核心科技的產品,而這些企業代表團的出訪合作,能夠進一步達到特朗普促進貿易平衡的預期目標。我們需要注意到的是,中美貿易中存在的較大逆差,是由兩國產業結構的差異所決定的。從現階段而言,美國向中國出口的大多數是高附加值、技術密集型產品,而且美國在高新技術領域還限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到中國,並採取一些過度干預的政策等。但與此同時,中國向美國出口的產品大多數卻是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美國若能在高新技術出口方面做出一些讓步,顯然非常符合中美兩國在貿易領域的共同利益。

  特朗普這次率29位企業家隨行,一路上成果頗豐。如在特朗普及其商貿團落地僅2小時之後,中美企業家就已在人民大會堂河北廳簽署19項商業合作協議大單,涵蓋生命科學、航空、智慧製造等多個領域,總計約90億美元。需要特別指出的一點的是,隨行的人員中還有唯一一位美國政府地方大員,即阿拉斯加州州長。阿拉斯加擁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一直希望打開中國市場。阿拉斯加州州長為能源問題而來,這或許就能夠解釋本次出訪商團中為什麼 “能源”佔有很大份額的原因。29家企業中超過三分之一都涉足天然氣或其他能源領域,說明能源合作或是未來中美兩國合作的重頭戲。

  縱觀特朗普此次訪華行程,未來中美經貿關係有望朝著三個方向邁進。一是更加注重長期利益以及成效。中美兩國在產業結構、要素資源稟賦等方面具有較高的互補性,再加上具有較強的貿易基礎,未來中美間大規模貿易戰幾乎沒有發生的可能性。所以美國對華貿易政策的短期化、多變化,顯然不符合兩國的商業利益。基於對未來中美經貿關係發展趨勢的判斷,預計未來中美雙方的經貿合作將會在求同存異、相互妥協的大基調下進行。

  二是雙方經貿合作的重點領域將更加深入。除了中美“百日十條”在銀行業、電子支付等相關領域已達成合作共識之外,未來雙方還有可能在戲劇電影、法律服務、保險、電信業、視聽服務、快遞業以及網際網路相關的領域展開精誠合作。更重要的是,美國未來可能會逐漸放寬對高科技領域和高附加值的產品的出口限制,擴大對中國的出口。若此舉進展順利,不但標誌著雙方經貿合作深度更進一步,也是緩解中美貿易逆差最有效的手段。

  三是在“一帶一路”基建等領域與中國展開闔作。當前,在“一帶一路”建設上,中美已經在多個國家基礎設施項目上開展了第三方市場合作。未來在加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背景下,中美在企業安保和能源合作等方面具有極為廣闊的市場空間。(作者係著名經濟學家、台灣網特約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等書)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