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共同的“兩會時間”——寫在2018全國兩會開幕之際

3月3日開始,中國正式進入“兩會時間”,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于這天開幕,兩天后的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也將開幕。
“一年之計在於春”,每年全國兩會召開時很多媒體都會提到的這句話,寄託著國人對於這件“年度中國政治生活大事”的滿腔熱情與期盼。國計民生,一枝一葉總關情,過去一年政府的“成績單”如何?今年的施政重點又是什麼?百姓關切的熱點,中央政府如何回應?每年的這個時候,都會成為我們每個人思考的大事。
更何況,今年的兩會還有著不同以往的特殊背景,黨的十九大宣示中國進入新時代,中國改革開放也進入第40個年頭,除了規劃一年的工作,今年兩會還要完成換屆、修憲、推進機構改革等大事,本屆政府的最後一份工作報告即將面世,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將迎來履職後的第一次兩會……重磅看點可以說一個接一個。
黨的十九大做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斷,也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所以,做好新時代的答卷,就要繼續不改初心、不忘情懷,繼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
就在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于2月28日發佈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這正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臺工作重要思想,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的一項具體行動;因其“同等待遇、量身定制、受益廣泛”的特點,立即獲得了臺灣輿論界“每一條都是大陸打開大門,給同胞的關愛和擁抱”的高度評價。
這份被臺灣民眾稱為“新春大禮包”的31條《措施》,建立在充分回應廣大臺灣同胞的訴求之上,建立在充分滿足臺企臺胞的特殊情況和需求之上,涵蓋了產業、財稅、用地、金融、就業、教育、文化、醫療等多個領域,致力於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祖國大陸所做的一切,完全是因為臺灣同胞是我們的家人,同屬中華民族的兩岸同胞,在攜手同為民族謀復興、為自己謀幸福的路上,原本就不該有誰被丟下。
從黨的十九大到全國兩會,都在詮釋著“只有人民才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的真理。正是黨的主張、國家意志與人民意願的高度統一,才讓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趕超了西方幾百年的偉大進程。推進改革,促進發展,強大祖國,都是為了人民能有更美好的生活,也當然需要依靠人民來實現,發展成果也必然要由人民來共用。2018年的這個春天,就讓我們從兩岸同胞共同的“兩會時間”出發,讓我們的夢想與道路再一次重合,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攜手奮進。(台灣網首席評論員: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