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郭金龍2月16日率北京市文化參訪團飛抵臺灣桃園機場,連日來在臺灣的拜年之旅和文化之旅備受關注。
高度評價兩岸關係發展
郭金龍一到臺灣就開始頻繁活動,在臺北分別與中國國民黨兩位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會面。參訪台北故宮博物院,郭金龍赴臺給臺灣同胞帶來了大陸人民的深情厚誼,帶去了大陸優秀的民族文化,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
在會見連戰時,連戰頗有深意的說,很高興有大陸高層領導訪問,郭金龍算是第一名,“在龍年春天,不但給我們帶來了一條龍,還是一個金龍”;金龍代表飛黃騰達,可謂寓意深遠。連戰還說,“經濟,讓我們利益與共;文化,則是讓我們心靈可以相交通。利益固然重要,心靈的相通,心有靈犀更為重要”。他說,看到兩岸在經濟、文化領域都充滿亮眼的機會,希望放眼未來。郭金龍則肯定連戰對於揭開兩岸關係、國共兩黨關係交往新的意義,以及為尋求兩岸和平發展之路做出了重大貢獻。
發展兩岸關係需要珍惜。吳伯雄說,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成果得來不易,需要面對各種質疑和挑戰,需要不斷證明兩岸和平發展道路對臺灣有利。兩岸善意的互動,需要一點一滴地逐步增加。兩岸經濟合作手牽手,文化交流心連心。兩岸間這兩座橋梁都非常重要。期待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更穩健地向前邁進。
中華民族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郭金龍說,他此行除了推介北京文化風采外,還將更深體會臺灣文化和民眾生活,領略寶島風光。文化交流是心連心的工程。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兩岸文化交流有很好的基礎和巨大潛力,希望京臺兩地在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空間越來越大。相信兩岸和平的道路越走越寬。
兩岸文化交流得到肯定
2008年以來,大陸有多位省區市主要領導率團訪台,與臺灣各界開展了廣泛交流,增進了兩岸同胞相互了解,融洽了兩岸民眾的感情,推動了兩岸互利合作,得到兩岸民眾廣泛肯定和積極支援,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次郭金龍率團赴臺參加“2012年北京文化周”交流活動主要安排包括:北京電視臺與臺灣TVBS電視臺聯合舉辦開幕文藝晚會,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北方昆劇院將分別上演經典話劇《李白》和青春版崑曲《紅樓夢》。此外還將舉行北京相聲藝術家“京味文化之旅”演出、“北京798時間”當代藝術展覽、“燕京八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及北京京劇院與臺北國光劇團合作演出“京劇唱響之旅”等活動,可謂精彩紛呈,爭奇鬥艷。
我們注意到,郭金龍率領的訪問團16日晚抵臺,17日上午就參訪台北故宮,受到熱烈歡迎。郭金龍說,這次文化拜年之旅,希望增加兩岸文化交流,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他也特意送上介紹北京的DVD;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則送上畫家鄒一桂作品《盎春生意》黃金畫和介紹臺北故宮收藏品的《故宮勝概》一書作回禮。兩人話語不多但交流深刻,言語不多但格外精湛。尤其郭金龍強調:“中華文化是兩岸共同血脈”,讓人聽後深刻感受到,近幾年兩岸文化交流日益火爆,不僅得到充分肯定,也必將隨著兩岸文化交流的不斷延伸和拓展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兩岸關係發展再邁新臺階
郭金龍這次率團訪台,我們聽到最多的是“求同存異”和“求同化異”、“手拉手”和“心連心”。這14個字含義深厚,值得品味。由此聯想到,郭金龍這次赴臺的拜年之旅和文化之旅,已經產生了新的衝擊波,必將在2012中國吉祥龍年形成新的發展潮流,將推動兩岸文化交流得到進一步延伸和拓展。
增加兩岸文化交流,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意願,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共同打造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共同精神家園,是兩岸骨肉同胞義不容辭的義務和選擇。這次北京的文化拜年之旅,不僅容納了北京人民的濃濃深意,也揭開了兩岸關係在龍年交流發展新的一頁。
郭金龍這次率團訪台,“求同存異”和“求同化異”不絕於耳;“手拉手”和“心連心”屢屢提起。雖然兩岸海峽隔絕,但如今已不是天然屏障,在兩岸同胞的努力之下,在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兩岸人民手已經握到了一起,心已經貼在了一起。正在向“求同化異”的方向發展。只要我們為兩岸各領域交往付出更多的心血,創造更多的良好機遇,兩岸關係就會不斷從“求同存異”向“求同化異”發展,兩岸同胞的手會握的更緊,心貼的更緊。
我們看到,在近幾年,兩岸互動交往密切,凝聚兩岸同胞的科技論壇、臺灣精品展等一系列活動一年比一年增加、一年比一年精彩。兩岸之間的良好交往充分證明,大陸對臺和平發展的政策是正確的,對臺灣人民是有利的,它也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心願。我們也殷切希望北京的拜年之旅和文化之旅所帶來的文化盛宴,在實現兩岸經濟合作“心連心”的基礎上,讓我們的手拉的更緊,共同開創2012年兩岸關係的新篇章。
經濟讓我們利益與共,文化讓我們心靈相通。今年是中華民族傳統龍年,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象徵著吉祥。今年也是兩岸關係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一年。堅持和平發展的方向,將為兩岸同胞帶來更多的福祉,也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我們堅信,在兩岸關係不斷向好發展的大勢下,北京市的文化拜年之旅一定能夠取得圓滿成功,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也一定會再上邁新的臺階。 (台灣網網友:趙虎啟)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