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聳立在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緊靠洞庭湖畔. 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樓始建於西元220年前後,距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中唐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岳陽樓”。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千百年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此登覽勝境,憑欄抒懷,並記之於文,咏之於詩,形之於畫,工藝美術家亦多以岳陽樓為題材刻畫洞庭景物,使岳陽樓成為藝術創作中被反覆描摹、久寫不衰的一個主題。
現在的岳陽樓為1984年重修,沿襲了清朝光緒六年(西元1880年)所建時的形制。登岳陽樓可瀏覽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陽樓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它的建築藝術價值無與倫比。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2001年元月核準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是長江黃金旅遊線上湖南境內的唯一景點,是岳陽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陽旅遊業的龍頭。
建築特色
岳陽樓的建築構制獨特,風格奇異。氣勢之壯闊,構制之雄偉,堪稱江南三大名樓之首。岳陽樓為四柱三層,飛檐、盔頂、純木結構,樓中四柱高聳,樓頂檐牙啄,金碧輝煌.遠遠而了,恰似一隻淩空欲飛的鯤鵬。全樓高達25.35米,平面呈長方形,寬17.2米,進深15.6米,佔地251平方米。
中部以四根直徑50釐米的楠木大柱直貫樓頂,承載樓體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圓木柱子支撐2樓,外以12根梓木檐柱,頂起飛檐。彼此牽制,結為整體,全樓梁、柱、檁、椽全靠榫頭銜接,相互咬合,穩如磐石。
岳陽樓的樓頂為層疊相襯的“如意鬥拱”托舉而成的盔頂式,這種拱而復翹的古代將軍頭盔式的頂式結構在我國古代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關於岳陽樓修建的傳說
唐開元四年張說貶到岳州後,決定張榜招聘名工巧匠,在魯肅閱兵臺舊址修造“天下名樓”。有一位從潭州來的青年木工李魯班,手藝高強,擅長土木設計,被張說相中。張限李木匠在一個月內設計出一座三層、四角、五梯、六門、飛檐、鬥拱的樓閣圖紙。誰知李魯班擺弄了一個月的時間,設計出來的圖紙只是一座過路小亭。張說很不滿意,再限七天時間,一定要拿出與洞庭出水形勝相得益彰的有氣派的樓閣圖紙。
正當李魯班一籌莫展時,一位白髮老人走了過來,問清緣由,便把背的包袱打開,指著編有號碼的木它它說:“這些小玩意兒,你若喜歡,不妨拿去擺弄擺弄,或許會擺出一些名堂來。若是還差點什麼,就到連升客棧來找我。”李魯班接過來,擺了又撤,撤了又擺,果然構成了一座十分雄壯的樓型。大家十分高興,都說是祖師爺顯靈,向白髮長者道謝。老人說自己是魯班的徒弟,姓盧。後來,老者在湖邊留下了寫有“魯班尺”3字的木尺,一陣風後不見了。工地上人群紛紛跪下,向老者逝去的方向叩頭不止。 不久,一座新樓拔地而起,高聳湖岸,氣象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