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金馬獎揭曉,《海角七號》贏得六項大獎,但未獲“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票房叫座,專業評價尚有保留,大家都在看導演魏德聖會怎麼說?
臺媒《聯合報》今天發表專欄評論說,從導演魏德聖在後的談話,或許可以看出:一、他的成功並非幸致,因為他的思考有那種高度;二、他的進步亦可期待,因為他的思考有那種空間。
問他輸給《投名狀》的感想如何?魏德聖說:“你們一看也知道級數不一樣,《投名狀》或《集結號》都沒話講。我算B段班最好的。如果真的是我得獎,我上臺還不知要講啥咧!”
這一段話,顯示魏德聖不是一個“暴發戶”,他的思考有高度,也有空間。對於各界的肯定與支援,他受寵若驚地說:“大家若是對我投來批評的眼光,我可以帶著憤怒做事,那種動力是多麼強大;現在,動力反而變成壓力,不知該怎麼辦!”
《海角七號》與其說是一個“電影經典”,不如說是一個“社會奇跡”。票房的熱烈,魏德聖當之無愧;金馬獎的保留,亦為金馬獎的專業權威留下紀錄。魏德聖的上述談話,則顯示他的思考與《海角七號》一般具有說服力。
魏德聖如今已是社會寵兒,但是,他對於“B段班”的自覺,與在三千寵愛中可能失去動能的警惕,卻是今世許多站在社會高處者所缺乏的情操。這樣的魏德聖,更值得大家的喜愛與鼓勵。
世間常有欺世盜名者,剝削群眾的感情。但魏德聖卻說:“希望有一天拍出一部沒有理由不拿獎的電影時,我可以上臺拿一個實至名歸的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