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印度尼西亞巴厘島12月7日電(記者 齊紫劍 林小春)7日上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舉行了4場記者招待會,“中國”成為全部4場記者會的熱門詞。歐盟、世界自然基金會、德國觀察組織以及美國氣候行動網路分別用“認真”、“建設性”、“開放”、“積極”等,來解讀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
在歐盟舉行的記者會上,歐盟代表團發言人阿圖爾·朗格·梅茨格說,中國對於氣候變化問題的態度是認真的。因為感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中國非常關注這一問題,宣佈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這對繪製巴厘島路線圖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梅茨格特別強調指出,他並不認為中國現在需要承諾溫室氣體減排量。他說,中國正在快速發展經濟,不可避免地要擴大能源需求。中國正在努力提高能效,這不僅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也會使自己的“能源帳單”數額變小。
歐盟記者會之前,世界自然基金會人員在同一會議大廳對媒體吹風。基金會全球氣候變化機構主任漢斯·費羅爾默說,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是建設性的。一位英國記者問:“能舉幾個例子嗎?”他回答說,中國宣佈了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並有了相關行動的平臺;中國在全國範圍內採取了一系列具體行動;他們的行動是“開放的”,並願意把自己的想法放到桌面上。
這番話引起了場內的極大興趣。來自華盛頓的一名美國記者追問:“中國這樣做的動機是什麼?”費羅爾默答道:“為了能源安全、治理空氣污染以及可持續發展。我不知你們最近是否去過中國,我在中國的許多地方與科學家、官員進行了有趣交談。”他說,中國政府非常認真地看待這個問題,中國在認認真真做實事。來到巴厘島,中國還表明瞭大家共同合作的願望,應對氣候變化,不是“我做”,而是“我們做”。
當天,致力於環境問題研究的德國觀察組織向新聞界發佈了《氣候變化表現指數報告》。在談到中國問題時,報告說,中國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內和國際政策方面得分高,這讓人們有了希望;中國將通過提高能效,實現自己雄心勃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