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臺胞見證改革開放——在上海,奮鬥並幸福著

時間:2008-12-25 13: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1992年春節,鄧小平視察上海,要求“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嗅覺”靈敏的臺商們從臺島和廣東、福建兩省出發,開始大規模“挺進”長三角。上海,以其獨特的城市魅力和經濟活力成為眾多臺商的嚮往之地。截至2008年9月,上海的臺資項目7264項,佔全國的13%。

上海翔茂公司董事長李茂盛展示公司生產的手套。

  融資支援實實在在

  提到上海的臺資企業,一定要先說說婚紗攝影行業。在臺灣發跡于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婚紗攝影,1993年進入發展飽和階段,業者毅然挺進上海,從“維納斯”到“巴黎”、“儂儂”……臺灣婚紗攝影掀起了時尚上海人結婚的浪漫之風,自己也賺了個盤滿缽盈。

  “除了臺資的服務業在上海發展良好外,臺資的金融業在上海發展也非常集中。”上海市臺辦主任楊建榮對記者說,目前在上海,臺資銀行代表處有4家,臺資保險代表處有4家,臺資證券代表處14家。

  “1989年我來大陸發展時對朋友說浦東是寶地,他們都笑我。”群益證券公司首席代表刁維仁說,1997年,群益證券在大陸設立代表處,是臺資金融機構第一家。“11年了,雖然大陸至今沒有真正放開證券業務,但是我們會繼續堅持下去。對於臺灣券商來說,在大陸的發展是我們的核心利益所在。”

  在上海的臺商對當地政府的金融支援讚不絕口。2006年,市臺辦與上海銀行簽訂了《支援臺灣企業發展金融合作協議》,兩年內就為上海的臺企提供了總額為50億元等值人民幣的授信支援及相關金融服務。“目前,我們正在研究擴大貸款銀行的合作方,擴大授信的額度,並且計劃成立徵信中心,為銀行提供相關臺資企業的諮詢,時機成熟時準備做臺資企業的A股上市。”楊建榮說,“總之一句話,要給臺商們實實在在的融資幫助。”

  加大投資多點開花

  “今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對上海的臺資企業沒有太大影響。因為上海臺資企業經營水準高,產業類型高端、引進市場成熟且政府監管有力。”楊主任說,“現在還有一種新跡象,越來越多的臺資企業把總部、研發中心設在上海,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投資,多元化經營發展。”

  上海翔茂公司董事長李茂盛,有個綽號叫“手套教父”,1996年“翔茂”剛到上海投資設廠時,各種塑膠手套的年銷售量僅4億隻,10年後,該公司的銷售量就躍升到46億隻。李茂盛並不滿足於手套行業的巨大成功,他如今還涉獵新能源、房產、醫院、汽車駕駛員培訓基地、農林庭園苗等多個行業,用他的話講,“企業要全面降低風險,一定要多點開花。更何況大陸市場這麼好,這麼大,不發展多可惜。”

  “下一步我要繼續擴大銷售渠道,但是目前增加一種口味上架,就要幾百萬元人民幣,要做內銷通路,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上海國福龍鳳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惠德原與太太在臺灣以賣餃子起家,1984年在臺灣建立了第一個工廠,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空間來到上海打拼,現在擁有6個工廠、38個分公司。

  融入上海愛上上海

  44年前,辛亥革命老人、著名書法家于右任病逝于臺灣。他晚年思念故鄉,寫下詩句“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以表達對家鄉的思念。如今,從創業、立業到安家,臺胞在上海居住的數量不斷增加,他們的子女也融入上海、愛上上海。

  在上海長大的臺胞莊振文說,1978年他還是一名初中生,從完成學業到就業,“我親眼目睹了上海經濟、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飛速發展。真是了不起!”

  “現在的臺生主要在上海的公立學校讀書,也有在國際學校、上海臺商子弟學校讀書。”楊建榮主任說,除了為臺胞子女營造良好的教育環境外,上海為臺胞也設立了就醫綠色通道,還設立了臺胞服務接待中心。

  “在臺灣的誠品書店專門設有上海專櫃,介紹上海的風景人文和投資。”楊主任說,“上海在臺灣很火熱。這種熱度來源於兩岸血濃于水的親情,來源於大陸改革開放30年經濟的騰飛。”( 本報記者 徐蕾文/圖)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