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6日電(記者李凱)海峽兩岸兩會26日在南京簽署了《海峽兩岸空運補充協議》,雙方同意將兩岸常態化包機轉換為空中定期航班,直達航路由1條增加至3條,這意味著兩岸空中運輸業務更加規範完善,將大大便利兩岸民眾的往來。
去年11月4日,兩會在臺北達成兩岸客貨運包機常態化的協議,並於去年12月15日開通兩岸平日包機,兩岸民眾期盼已久的兩岸直航基本實現。截至今年2月,兩岸航空企業每週共有54個往返班次、共計108班包機往返兩岸,平均載客率達到78.5%。近兩個月來,赴臺大陸游客從去年日均300多人增至兩、三千人,兩岸直航包機載客率達到90%以上,上海等多個航點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的局面。
兩岸業者指出,平日包機雖然成效顯著,但畢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兩岸直航,只是臨時安排,已不適應今年以來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局面。
臺灣淡江大學大陸所所長張五嶽說:“兩岸空中運輸歷經春節包機、節日包機、週末包機和平日包機,終於在兩會南京會談上實現了空中運輸的正常化,這在兩岸關係發展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大陸臺灣問題研究專家徐博東認為:“空中運輸正常化是兩岸‘三通’全面實現的一個重要標誌,不僅使兩岸時空距離更近了,更拉近了兩岸民眾心理上的距離。”
在這份協議中,引人矚目的是兩岸每週定期航班或包機班次總量大幅增加到270個往返班次,並在臺灣海峽北線航路的基礎上增開了南線和第二條北線雙向直達航路。
“這反映了兩岸間人員往來交流的熱絡現狀,是大勢所趨。”張五嶽認為,增加新的航點、航線和班次,“不但加速兩岸人員的往來,而且可以使航空企業達到規模經營,培育客源,降低航空業者的成本,降低票價,讓兩岸民眾享受到便利和實惠。”
他分析說,臺灣今年預計將有500萬人次前往大陸,而來臺旅遊、參訪的大陸人士也將達120萬人次,兩者合計620多萬。“只有市場供給增加,才有降價空間,才能照顧到乘客的利益。”
國航臺港澳辦主任樓永峰表示:“定期航班對航空企業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因為定期航班的確定,航空公司不必每個月申請航班,不僅有利航空公司調度航機,未來旅客安排行程會更方便,也更有保障。”
按照協議規定,兩岸航空企業可以在對岸設立航空公司,在規定的航點上經營航空運輸業務。樓永峰表示,國航已經於今年3月在臺北設立了辦事處,將儘快考慮在臺北設立分公司,更好地為兩岸同胞服務。
臺灣長榮航空公司大陸總代表柯金成指出,國際油價劇烈波動和國際金融危機,對全世界的航空企業造成極大衝擊,臺灣企業也不能倖免,幾家主要的航空公司都處於虧損狀態。唯有兩岸航線逆勢成為黃金航線。
他說:“《協議》內容極大地鼓舞了航空業者,起到振奮人心的作用。對於飽受金融風暴影響的航空企業無疑是一個極其正面的消息。”
他特別指出,《協議》響應了航空業者的呼籲,同意開放客運定期航班腹艙載貨。這可以降低航空公司的成本、增加收入。以長榮一架波音747型飛機可以載貨10多噸計算,每班飛機至少可增加幾萬元人民幣的收入。
進入專題:海協會海基會第三次領導人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