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10月出版的香港《亞太防務》雜誌披露,近日,臺軍一艘60“高齡”的潛艇殼體驚現裂痕。按慣例,這樣的古董早該送進博物館,但臺軍卻執意苦撐,被斥為“草菅人命”。
二戰潛艇“皮膚破裂”
據報道,出事的潛艇是1973年臺軍從美國買來的二手舊艇“海獅”號(編號791),它還有一艘姊妹艇,名叫“海豹”號(編號792)。兩艇建於二戰期間,曾參加對日作戰,賣給臺軍之前便已傷痕纍纍。
臺“海軍司令部”承認,不久前,基隆左營造船廠在對“海獅”號進行例行保養時,發現該艇尾段平衡水箱有裂痕,甚至有滲水蔓延到乘員艙內。熟悉潛艇的人士都知道,這種情況顯示潛艇最重要的耐壓殼出了問題,一旦下潛深度過大,處於金屬疲勞狀態的耐壓殼就會被壓癟,整艘潛艇會在頃刻間變成水兵的“活棺材”。
“海獅”有問題,“海豹”也好不到哪兒去。據稱,“海豹”號在一次進塢維修時,由於工人操作失誤,導致潛艇在安放過程中失去平衡撞擊地面,後電池箱和機艙都變形了。此後,每當“海豹”號出海,只要進行簡單的水面航行就會出現嚴重震動,令艇上官兵心驚肉跳。
美國方面稱修不了
“海獅”號和“海豹”號早已超過使用壽限,在其他地方,很多比它們年輕得多的潛艇都已退役,臺灣海軍算是締造了潛艇服役歷史最久的紀錄。如今,兩艇上的許多設備已到了老得無法再修的地步。據曾在“艦令部”服役的某軍官說,臺軍曾去函美國軍方,詢問這兩艘潛艇耐壓殼的正常使用次數及維修方法,美國人的回復很簡單:“根本無法回答,因為從沒見過柴電潛艇能用這麼久。”
這位已經退役的臺軍軍官表示,“海獅”號和“海豹”號其實早該報廢了,“每次大修都花上億經費,但老化問題根本解決不了。”實在不敢想像大批官兵如何在這顆“不定時炸彈”上繼續呆下去,“更何況,軍方為了累積足夠的潛航時數,每次都讓潛艇超載出海,一次一百個人,那可是關係到一百個家庭的問題!”
潛艇救援 臺軍不會
更可怕的是,臺灣至今沒有獨立的潛艇救援能力。雖然臺美之間有涉及潛艇救援的“瑞豚”計劃,但緩不濟急。依照該計劃,當臺軍潛艇遇難時,由美方派遣深潛大隊(DSU),提供設備協助救援,臺灣則配合美方裝卸、轉運及提供後勤支援。具體作業程式是,當臺軍潛艇發生意外時,美軍救援器械與人員立即乘運輸機至最靠近失事地點的機場,再把設備轉運至碼頭。
但這個協議卻有幾條苛刻的限制條款,包括:失事地點水深超過1000米,美方即無法馳援;以及若美太平洋艦隊有潛艇在試航,美方基於預備救援自家潛艇的考慮,也不會出手相助。更何況,臺灣周邊海域普遍較深,只有臺灣海峽中部水深不足200米,其他水域都超過1000米深度,因此這個計劃的實際作用其實沒有想像中大。更何況,假如“海獅”號有朝一日碰上麻煩,它又能否撐到美國從夏威夷或關島派人過來?這又是一個無解的難題。(韓偉 來源:中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