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一週侃:毒蛋、毒課綱 臺灣何時改名“毒島”了?
點擊收聽《臺灣一週侃》→
各位好,歡迎收聽全新一期的《臺灣一週侃》,我是小小。
繼歐洲等地出現芬普尼雞蛋後,臺當局農業防檢主管部門也于近日確認臺灣地區雞蛋驗出數據偏高的芬普尼。可笑的是,臺當局食品藥物管理機構日前才對外宣稱,經查驗島內雞蛋沒有該殺蟲劑殘留,消費者可以安心食用。如今島內深陷“毒蛋”風波,不僅互相打臉,民眾更是心慌,不知道該相信誰?有毒的不僅是食品,島內青少年的未來也將深受荼毒。臺當局教育部門課綱審查會企圖大幅降低語文課綱中的文言文比例,將使年輕世代對於中華文化更加疏遠,進一步推動“去中國化”,島內更出現“救救孩子們”的呼籲聲。這又是“毒蛋”、又是“毒課綱”的,臺灣原是寶島,何時改名“毒島”了?
臺灣驚爆芬普尼毒蛋 食安風險再敲警鐘
雞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吃的食物,像蒸蛋、茶葉蛋、番茄炒雞蛋、煎餅果子加個蛋,各式各樣,如今卻在市場上出現了“毒蛋”!繼歐洲、韓國、香港等地雞蛋被驗出殺蟲劑芬普尼(Fipronil)含量超標後,臺當局農業防檢主管部門也于近日確認臺灣地區出現芬普尼雞蛋。臺當局隨即展開“亡羊補牢式檢查”,21日臺當局農業主管部門緊急召開會議,啟動24小時全臺蛋雞場大抽檢。
目前鎖定彰化有3座蛋雞場驗出芬普尼,其中一場殘留最高,超過歐盟標準30倍。若食用該廠的雞蛋,體重60公斤的成人只要1天內吃1.6顆就超標。臺當局農業主管部門及食品藥物管理機構表示,彰化3家蛋雞場所產的雞蛋會全數銷毀,已上市雞蛋則由臺當局食品藥物管理機構下架封存,會再對全臺的蛋雞場檢驗芬普尼。
說了半天的芬普尼,我們來看看這究竟是何物。芬普尼是一種農藥、殺蟲劑,廣泛被用於除去跳蚤、扁虱、頭虱類的害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中等毒性,殺蟲作用主要是神經毒使其死亡。攝入大量的芬普尼可能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可能傷害肝、腎、甲狀腺外,還可能導致噁心、暈眩、嘔吐、腹痛,甚至是癲癇等症狀。
芬普尼毒蛋一現身,島內輿論便炸了鍋。因為在歐洲8月初爆發雞蛋驗出芬普尼後,臺當局食品藥物管理機構日前才對外宣稱,經查驗島內雞蛋沒有該殺蟲劑殘留,消費者可以安心食用。如今卻被臺當局農業防檢主管部門硬生生、火辣辣的“打臉”。前者剛說“安啦”,後者則說“有,還超標很多”,這讓民眾如何不心慌,又該相信誰?
怎麼會有兩個檢驗結果?因為各部門間只分工不合作,各幹各的。臺當局食品藥物管理機構聲稱是檢驗市場端,臺當局農業主管部門是自農場端採樣……,上下游兩端檢驗結果不同並不奇怪。民眾只想吃得安心,不會去管什麼市場端還是生產端的檢驗,所以“食安出包”就是執政當局的整體責任。主管單位只會說幹話,卻沒人為鬆散的管理負責。蔡當局的“食安五環”已成美麗謊言,遑論“前瞻建設預算”更是對“食安政策”毫不重視。
這是臺灣繼5月戴奧辛蛋之後,今年第二次被檢驗出蛋品有問題。國民黨團批評,芬普尼毒蛋事件顯示蔡當局對於食安問題毫無憂患意識、行動慢半拍。兩個單位各說各話暴露出食安的相關單位“各自為政”的心態與缺乏橫向聯繫的作為。出了問題才一起“亡羊補牢”,但臺灣人的健康與蛋農的損失已不可挽救。
食安已經是全球性的問題,尤其隨著貿易自由化推動,原料和成品來源及流通更加多元,讓食安把關更具挑戰性。而這些年臺灣民眾真的受夠了食安事件的一再發生,民眾迫切需要的是能夠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會口頭挂保證。
臺當局課改刪減古文 減掉青年人未來
臺當局教育部門最近又在課綱上“動手腳”,企圖大幅降低語文課綱中的文言文比例,進一步推動“去中國化”。
事件的起因是,臺當局教育部門20日召開12年課綱課審大會,普通高中分組提出語文科必讀古文由20篇降為10或15篇,並將嫖妓、歧視臺灣少數民族的文章列為新增候選名單中。臺媒指出,此舉一旦付諸實施,不僅將使臺灣學生的語文程度越來越差,也會使年輕世代對於中華文化更加疏遠,更被外界解讀為或將釀成“國文浩劫”。
臺灣現行高中語文課綱文言文佔四成五到六成五,推薦文言文選文30篇。而臺灣教育研究機構花費兩年多時間,先委託60多位教授教師、並向500多位高中中文教師進行問卷徵詢,訂出文言文佔四成五到五成五的新課綱草案,再徵詢各級老師意見,從原本30篇選文縮減為20篇。
然而最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此次提出的調整建議,竟是由一場網路票選決定的。普通高中小組將各界推薦的54篇古文,于8月4日至14日放在網路上進行票選。而所謂的公開票選訊息,連神通廣大的媒體都不曾聽說,這還不是“黑箱”?
總共571人投票,高中語文老師只佔2成,大學生和高中生卻佔3成8,其他是社會人士。這樣的投票結果既不專業也不嚴謹。更離譜的是,網路票選的前10篇中,只有《桃花源記》、《赤壁賦》、《鴻門宴》、和《岳陽樓記》,是原來中文領綱小組的選文。新增的6篇文言文,不只出現歧視少數民族言論的《大甲媽》,更有日據時代在臺灣出生的日本人所寫的文言文。把韓愈、歐陽修都刪了,卻選了一篇日本人寫的名不見經傳的古文,用這種教材教育下一代,不知臺當局意欲何為?
暗渡陳倉、黑箱刪減語文課綱的文言文篇幅,這和歷史課綱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一樣,根本就不是出於教育樹人的動機,而是為了“去中國化”與“文化‘臺獨’”的政治目標,完全是一場刨根滅祖的政治運動。歷代的大家都是站在古人肩膀上看得更高、走得更遠,多少人一生成就涵養受益於古典與經典。課綱的減法思維,減掉的可能是青年的未來。臺當局若自毀文化長城,斷的是臺灣青年的優勢與出路。
學習文言文是研究中華文化和歷史的重要工具。民進黨當局降低課綱文言文比例,目的就是要減少青少年接觸中華文化的機會,淡化對中華民族身份的認同。然而,不管當局使用何種手段“去中國化”,都無法切割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血脈情誼。任何企圖改變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圖謀都是徒勞的。
以上就是本期《臺灣一週侃》的全部內容,感謝收聽,再見!(本音頻及文章係台灣網網友小小投稿,不代表本網觀點)
[責任編輯: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