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獨”慘遭背刺!特朗普關稅大刀砍向賴清德,民進黨“倚美抗中”夢碎
這個清明,賴清德和他的“臺獨”團夥確實“欲斷魂”。
日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簽署兩項關於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宣佈美國對貿易夥伴設立10%的“最低基準關稅”,並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關稅,其中不乏眾多“盟友”。更有甚者,連只有企鵝和海豹棲息的無人島,也被無情納入加徵關稅的範疇,著實令人咋舌。
那麼問題來了,剛剛繳納鉅額“保護費”的臺灣能否獨善其身?答案顯而易見——
在簽署實施“對等關稅”的同一天,特朗普即對外宣佈,對臺灣地區加徵32%的高關稅,並再度老調重彈稱,“他們奪走我們所有電腦晶片及半導體”。要知道,前不久臺積電才剛剛宣佈,在美國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計劃新建5家先進晶片工廠並設立研發中心。加上此前已承諾在美國建造的3家晶片工廠,臺積電在美國的投資總額高達1650億美元,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單項外來直接投資案。
更有甚者,自民進黨上臺以來,對美軍購呈逐年遞增之勢,過去八年,美國宣佈對臺軍售總計48項,金額多達262.65億美元。而特朗普上臺後,更揚言要臺灣將防務預算提高到GDP的10%,儼然一副“吃定臺灣”的嘴臉。對此,賴清德當局不僅照單全收,甚至變本加厲討好賣乖,將臺積電這座“護臺神山”拱手相讓,變成民進黨給美國遞上的“投名狀”,如此行徑,也讓島內民眾頗為不滿。
有輿論指出,美對臺加徵關稅,不僅是對臺灣地區企業的重大打擊,更是對賴清德當局“倚美抗中”政策的一記重擊,顯見民進黨只為自身政黨利益,犧牲全民,讓臺灣地區為其意識形態付出代價。
值得一提的是,事發後的幾天,賴清德幾乎全程“神隱”,無任何反饋或是舉措,被民眾嘲諷“又躲起來了”。昨天下午,消失許久的賴清德終於以視頻形式露面,結果開篇便稱“沒有計劃採取關稅報復”,並公佈了“五項策略”,包括擴大對美採購以降低貿易逆差等,試圖“通過談判,全力爭取改善‘對等關稅’”,讓民眾保持樂觀。如此回應,也迅速遭到全臺輿論聲討。
中國國民黨民代許宇甄稱,賴清德的講話根本是“對美投降談話”,“是在掏空臺灣,不是幫助臺灣”。中國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認為,民進黨根本無法處理這種席捲全球的經貿海嘯,最後恐怕只能進行“磕頭式外交”,被國際強權予取予求,死死拿捏。
這裡我們再來看一組數據:有臺媒報道,2024年臺灣地區對美貿易順差為73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按照賴清德的計劃,等於臺灣要採購或消費739億美元的商品,才能完全抵消二者差額。即使想要擴大對美商品採購,潛在擴增的幅度也相當有限,恐怕是杯水車薪。因此,賴清德的所謂“五項策略”,並非拯救臺灣,而是徹徹底底“掏空臺灣”。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比于賴清德當局的無底線諂媚,中國大陸則在第一時間表明立場,並祭出“11支利箭”進行反制,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徵34%關稅,同時將16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中方敦促美方立即取消單邊關稅措施,以平等、尊重、互惠的方式,通過磋商解決貿易分歧。
事實一再證明,民進黨當局“倚美”越多,害臺越深。美國有關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做法,再次證明美國永遠奉行“美國利益優先”。賴清德所謂“應對措施”不過是“賣臺媚美”,只會損害臺灣產業發展的根基,犧牲臺灣民眾的利益福祉。(文/王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