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蔡英文懟國民黨“民進黨很會拼經濟” 自家人卻嘆小英聲望江河日下

2018年07月16日 14:37:00來源:台灣網

  臺灣包袱鋪,小英幹話停不住!我是掙得少花得多、沒有投資也不會理財的大侃子~14年前,侃爺還是個小孩紙,尚未深諳葛大爺那句“21世紀什麼最貴?人才!”的至理名言,如今在全世界都高薪爭搶人才的大勢中,侃爺也只能當個“吃瓜群眾”了。當然,“吃瓜”的不止我一個,這不,對岸的寶島現在也面臨著空前“人才荒”的慘境……

  美國人力資源公司萬寶華(ManpowerGroup)近日公佈了“2018人力短缺調查”,結果顯示,在世界各地區中,臺灣人力短缺程度全球排第3、亞太地區排第2,僅次於日本,這是2006年臺灣列入調查以來最嚴重的狀況。

  據臺灣“主計總處”估計,臺灣地區目前有72.8萬人赴海外工作,其中以大陸最多,達到了40.7萬人,遠超過排在第二的、11.1萬人次的東南亞以及9.9萬的美國。調查更指出,如今近8成(78%)的臺灣僱主都面臨雇才困難的窘境,其中又以業務代表、工程師、資訊技術人員、白領專業人士和技術人員5種職類最缺乏。

  有道是“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有能力的人自然都願意到待遇好、機會多的地方發展。曾幾何時,身為“亞洲四小龍”之首的臺灣,隨著經濟發展迅速提升的同時,待遇和工作環境也在大幅改善,這也讓曾滯留在美國工作的臺灣留學生競相返臺投入其中,更不乏如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這樣的高科技人才。

  可惜2000年後,臺灣數次政黨輪替,而政策的多變也讓臺灣經濟受到了嚴重衝擊,多年來成長緩慢不說,人才也都開始紛紛外流;而與此形成對比的則是大陸經濟的快速崛起。

  臺灣《中時電子報》指出,大陸經濟崛起後,臺灣受限于市場狹小,企業規模難以大幅擴大,待遇逐漸落後於大陸和香港地區,導致人才嚴重流失,包括演藝界、娛樂界、運動界及醫界、大學等都吸納了大量臺灣專才,而這些人離開臺灣後賺取的薪資更高於本土數倍。

  其實,臺灣“中研院”幾年前就透過研究發表了“人才宣言”的報告,痛陳人才外流是臺灣面臨的嚴重問題,但無奈臺當局與企業提出的解決方案都相當乏力,故而問題依舊難以解決。

  那麼,要解決人才外流問題,最有效方法是什麼呢?

  加速經濟成長,擴大人才需求!《中時電子報》在評論文章中如是指出,但可惜臺當局“不僅在政治上和大陸對立,連經濟上也疏離大陸”,文章認為,臺灣若隔絕大陸市場,不僅不會走向期盼中的“歐盟化”,反而只會“古巴化”。

  臺灣經濟的不斷衰退讓低薪問題愈加嚴重,而這也加快了島內人才外流的腳步,如此惡性迴圈怎能令百姓不絕望……但更讓全臺灣百姓感到絕望的,恐怕還有執政者的“狂妄自大”與“不知人間疾苦”。

  就在世界都在感嘆臺灣經濟發展無力、人才外流嚴重之際,身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竟還能稱:民進黨很會處理經濟問題!

  蔡英文在13日到臺南安南區、麻豆等地區為候選人拉抬聲勢時不僅數政績發豪言,還順便再踩了下國民黨……這邊她說民進黨自從2016年接手政權後,兩年多都在忙著打拼,臺灣的經濟如今也是越來越好,失業率更是17年來最低;說完了又開始嗆聲國民黨,稱以前“國民黨說民進黨不會處理經濟問題,我要跟大家說民進黨很會處理經濟問題”。這還不算完,蔡英文更稱“我們對得起臺灣人,對得起支援我們的人”!

  嗯,光看網友的評論就知道蔡英文“此言不虛”了……

  不少網友也附和稱“是很會拼經濟,只是錢都進到民進黨口袋了”……

  蔡英文的狂言不僅遭到了廣大臺灣網友的酸嗆,連“自家人”都聽不下去了……島內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15日的最新民調指出,在蔡英文7月聲望中,有49%不贊同她領導臺灣的方式,整體而言,蔡英文聲望欲振乏力,依然在低檔徘徊。

  這還不算什麼,你能相信在親綠的民調中,民眾竟認為“國民黨比民進黨更有執政能力”嗎?尤其是在處理兩岸關係以及促進臺灣經濟發展方面!

  該份民調顯示,有57.8%的民眾認為國民黨比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僅有10.1%的人持相反態度,這也顯示出兩岸關係明顯是民進黨的弱點和痛腳!而在促進臺灣經濟發展上,認為國民黨較有能力的佔40.1%,17.6%則站隊民進黨。

  當然,這是要民眾一定在藍綠政黨間站隊的結果,如果拋開藍綠陣營,同份民調亦顯示,有高達57%的人還是認為:臺灣需要強大的第三勢力出現

  據中評社報導,該民調機構負責人遊盈隆對此表示,這對執政黨不免尷尬,但更重要的是,當臺灣多數人對民進黨執政能力失去信心,甚至認為不如國民黨時,這對民進黨來說是很大的傷害,“民進黨完全執政了兩年,雖努力推動各項改革,但蔡英文聲望江河日下、臺當局施政表現不佳、民進黨政黨認同顯著下降,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

  看完這些,侃爺忍不住想問一句:蔡大小姐,您這臉疼嘛……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係作者個人觀點,與台灣網無關。

[責任編輯:楊旋]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