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臺軍募兵制,島內“朝野”都不敢得罪選民,即使制度中有許多問題,但藍綠都不敢面對真相。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立法機構防務委員會今天(22日)將進行募兵制項目報告。防務部門報告中雖未直指經費不足,但表示為吸引高素質人力,希望將志願士兵月薪,提升到最低基本工資的兩倍,此計劃須行政機構核準。
外界質疑能否募足兵力,報告顯示,2014年底募兵制上路時,臺軍總員額為21.5萬人,但扣除新兵、待退、進修等人員,真正編制員額只有19.6萬人;軍方更自動利用“編現比”打九折,將募兵目標縮水至17.6萬人。
馬英九首度競選時政見,防務預算應佔“GDP”百分之三,但上任後因金融海嘯等因素,從來沒有編足,比例不斷下降,目前每年預算約3000億元(新台幣,下同),差距400億至500億。
防務開支三大項目是人員維持、作業維持、軍事投資,理想狀況應為“四、三、三”;但由於志願役比例上升,整體預算不增,導致人員維持比重愈來愈大,目前已經高達五成。
“看不見”的作業維持費,包括零件、油料、訓練等,成為被刪減的首要目標。2009到2016年度,從986億降為624億,超過三分之一。
費用短絀問題已浮現:海軍戰力最強的紀德級驅逐艦,就因耗油量大而成為“碼頭女王”;軍官分發到紀德級,會立刻被恭喜,因為“出海時間短”。軍方承認,為了節省油料,紀德級不常做海域偵巡,每次出海執行訓練科目完畢就回港。
臺“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也指出,2008、2009年度,發生金融海嘯,募兵達標率甚至超過120%,但2010年度景氣恢復,達標率立刻跌到一半。預算中心還發現,災害防救成為臺軍中心任務之一,但配套措施不合理,導致軍方支援救災所耗費的物力成本,往往還得自己埋單。
臺灣淡江大學戰研所教授黃介正認為,面對目前問題,關鍵只有“實”一個字,軍方高層必須對上說實話,而不只是“Yes,Sir!”或“誓死達成任務”,最後淪為表面文章。他指出,如果經費真的不足支應募兵,答案只有兩個:一是冒著政策跳票壓力延緩時程,二是增加預算,外加砍人省錢和賣地籌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