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旺報》發表社論《誰在造福臺灣?誰在剝削臺灣?》,全文如下:
2008年馬英九上臺,兩岸關係和緩,“鮭魚返鄉”的臺商成為臺灣當前投資的主力。但少數“獨派”政客與綠色媒體卻硬把臺商在大陸賺的錢抹紅成“中資”,把臺商返臺投資行為抹黑成“中資買臺灣”,這種由無知地仇視大陸轉為刻意地醜化臺商的操弄做法,對廣大辛苦經營的臺商固然極不公平,倘因此而使得臺商返臺投資卻步,造成臺灣經濟衰退,將是全體臺灣人民的不幸。
臺商返臺投資,除了幾分衣錦還鄉的榮耀感之外,更重要還是基於對故鄉的熱愛,他們因為認同臺灣,願為這塊土地和同胞作貢獻,希望對臺灣經濟有所貢獻,不論投資製造業或服務業,都是從事實際的生產與服務,創造價值更創造就業機會。但一些獨派政客與綠色媒體卻不斷否定臺商返臺投資活絡臺灣經濟的貢獻,甚至暗指臺商出賣臺灣。且讓我們攤開事實、拿出數據,細細分析,看看到底是誰在造福臺灣?誰在剝削臺灣?
根據臺灣“經濟部”統計,在“鮭魚返鄉”政策導引下,臺商返臺投資金額逐年增加,已從2007年的141億元(新台幣,下同)、2008年204億元、2009年362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410億元。在ECFA商機助長下,預計今年將達450億元,合計臺商5年間返臺投資金額高達1567億元。臺商投資行業遍佈升級的傳統製造業、高科技業和服務業,不僅在臺灣設立研發中心,也自創品牌,如擁有寶島眼鏡的金可集團,規劃3年投資10億元,將總部遷回臺灣,設立研發設計中心及高階隱形眼鏡生產線;外銷自行車的永祺車業,自創品牌投入2億元在臺擴廠等。
高雄岡山的本洲工業區原來只有2成廠商進駐率,在臺商返鄉潮加持下,現已有多達2百多家進駐,成為熱門工業區。南部的南科高雄園區、中部彰濱工業區,乃至北部宜蘭利澤工業區,也都有臺商大舉進駐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