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3月25日消息 日本強震威力無窮,臺灣政壇隨之搖晃。趁著民氣可用,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昨天明確定出“非核家園”時間表,也同時啟動“核四不商轉”的政策引信,為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埋下后座力十足的“政治核彈”。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前臺灣地區領導人陳水扁2000年上臺後,閃電宣佈廢核四,不但個人的政治誠信毀於一旦,更造成藍綠惡鬥8年。蔡英文當時是陳水扁當局“陸委會主委”,參贊兩岸、安全事務,應清楚當年草率處理核四議題,是如何毀掉陳水扁政權的。
為了證明核四廠可停止商轉的理論基礎,蔡英文指出,電力的備用容量率只要有15%,就能保證不缺電,多的都是浪費。臺灣去年的備容率高達23.4%,若扣掉核電所佔的18%,還有5.4%的備容率。
“核四不商轉”不僅是政策宣示,更是政治承諾。蔡英文不斷重申核四議題要經過風險評估、社會溝通,再經過臺當局行政和安全系統的“專業處理”。蔡英文在核四不商轉之前,設下了許多前提與防火牆,她試圖避開核四公投議題,以免激化藍綠對決。
不過,蔡英文既已預設“個人立場”,相關的評估、溝通,恐怕只會朝“核四不商轉”的目標前進。就選舉而言,蔡英文這招是提早設定戰場,虎視眈眈的國民黨,不會輕易放過。
依蔡英文的邏輯,或許認為選舉過程可以切割政治議題和政策議題,但設下“核四不商轉”的前提後,從上街反核遊行、政策評估到社會溝通過程,哪一道過程不是政治處理?
陳水扁時期的前例殷鑒不遠,核四絕不是電力加減乘除的數學問題,而是不折不扣的政治議題。熟稔政壇險惡的蘇貞昌,顯然已看到“核四不商轉”政策的風險,因此強調不能“說停就停”,先與政治海嘯保持安全距離。
政務官出身的蔡英文,若總是從制度面思考問題,忘記計算政治衝擊的加權效應,不但會重演“18%優存”覆轍,恐怕也會造成“複合式政災”。(台灣網 馮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