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想當臺灣地區領導人的 就別回避回答關鍵問題

時間:2011-12-05 09:08  來源:東南網

  據臺灣媒體報道,第一場辯論3日結束,就候選人而言,通過辯論可以各自展現形象;對選民而言,真正會影響臺灣未來的部分更需要被關注。因此選民應由三方面來檢驗,一,候選人對關鍵問題是否答覆;二,候選人是否提出具體主張;以及三,候選人的主張是否具備可實現的前提。

  這三個檢驗,其實講的是同一回事。因為如果候選人回避回答關鍵問題,必然讓他們的主張實現可能性堪慮;如果政見不可能實現,則說得再具體、就算天花亂墜也是罔然。說得白話一點,如果有人的承諾是以“太陽從西邊出來”作為前提,則聽者就可研判,這樣的承諾只是海市蜃樓。

  儘管辦論後藍綠橘三方互指對手交代不清,但不可否認,3日辯論之所以吸引眾多媒體採訪,顯示當蔡英文確實可能成為下屆臺灣地區領導人,她的兩岸主張,其實就是此次辯論焦點中的焦點。可惜的是辯論後,各方對蔡英文要如何落實她維持馬當局兩岸成果,疑問仍舊沒有厘清。

  尤其蔡英文才在辯論前一天提出一個被形容是“爆炸性”的兩岸對話工作小組主張,辯論時卻又強烈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當大陸已明白表示“九二共識”才是兩岸對話的基礎,則選民更想聽到的是,蔡英文有什麼具體的方法可以繞過“九二共識”與大陸對話,如果兩岸在民進黨再上臺後無法繼續對話,蔡當局又如何維持馬當局現在的兩岸成果?

  坦白說,形象清新的蔡英文原可有更多的揮灑空間。但她想兼顧要改革的中間選民與挺扁的深綠群眾,要同時爭取希望經濟穩健的選票卻又無法放棄深綠的“臺獨”路線,蔡英文的回避,讓3日的辯論無法實質解答各界的疑問。這樣的模糊是否會延續到下一場辯論,甚至明年1月14日投票時,小英的神秘路線能否奏功,就看選民要不要為空白的未來背書。

分享到:
編輯:李迪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