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道,薄瑞光急匆匆地趕在選後半個月內來到臺灣,開門見山地挑明牛肉進口問題。說現實一點,選前美國人願意捺住性子等待,不外乎希望選後臺灣社會冷靜下來,擴大開放美牛進口的可能性會大增。如今,馬英九贏得連任,當初要妥善化解美牛爭議的承諾,也該兌現了。
對臺灣人民來說,美國牛肉進口能開放到什麼程度,攸關健康的食品安全問題。“衛生署”搬出美牛低風險的統計數據太難懂,一般老百姓只問:如果還有包括韓國在內的其他國家和地區不敢食用特定部位的美國牛肉,憑什麼臺灣人就一定得吃?
2009年的美牛風波,爆發點在於“衛生署”毫無預兆地公佈開放美國帶骨牛等品項的進口時程,不僅民眾搞不清這些品項當初為何禁、如今為何開,朝野民代更因事先不知情而強烈反彈。一宗貿易談判頓時成為島內政治危機。
平心而論,民眾健康無疑是每個當局的最高關切,不會有任何當局敢以此為代價換得其他利益。但若因此造成臺美關係不睦,這種結果又有誰會樂見?
2009年開放的美牛品項有多大的安全風險、後來的管控措施能有多少保護效果、瘦肉精標準能否重新檢討,都是可以客觀討論的科學議題。只是這樣的論理鋪排,須以耐心解釋細節,更需以同理心體會民眾的憂慮。唯有開誠佈公地與人民對話,才能獲得人民信任與理解。
事實上,在選舉的激情中,太多和庶民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被社會拋在腦後:選前動輒得咎的稅制調整和能源政策、選舉時沒人敢談的燃油調價和水電價格,以及如今美國迫不及待要答案的牛肉進口,選舉結束之後再無擋箭牌。當選戰的漫天硝煙化為塵埃落定,從美牛爭議,到民生物價,馬英九勢必一一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