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陳菊接任代理民進黨主席,自許為“桶箍”並稱“沒有參選黨主席”的問題;“花媽”一連串的發言,顯然讓民進黨內醞釀的“反蘇(貞昌)聯盟”失望了。不過,敗選的民進黨本來就沒有任何派系惡鬥的權利,陳菊一番“沒有任何派系利益可淩駕黨利益”的說法,急於佈局黨主席選舉的黨內派系大老,聽懂了嗎?
蔡英文因為兩任黨主席任期屆滿卸職,新的黨主席職務成為“反對黨”要角的戰略高地,從敗選第二天開始,民進黨內就瀰漫著:“不能讓誰接任黨主席”的耳語;類似論調乍聽有理,但卻又似是而非。事實上,這種環繞著“人”而非“事”的討論,正是這幾年來民進黨無法跳出派系紛爭的關鍵。
誠然,在蔡英文無法擔任黨主席的情況下,蘇貞昌成為最具聲望的民進黨主席候選人。反蘇聯盟找不到“破口”,急於搬出政治實力與社會威望可與之匹敵的陳菊相抗衡,但這盤構想實在太多脫離現實。
首先,擔任高雄市長公職的陳菊,若要兼任具有高度政治意涵的黨主席,無論在主客觀上都有其窒礙難行之處;再者,當年陳菊首度競選高雄市長時,黨內派系多不看好,尤其謝長廷還結合遊錫堃一度希望拱葉菊蘭出馬角逐,若非蘇貞昌在中常會出面力挺陳菊,鹿死誰手猶未可之。這段歷史猶在,陳菊不可能不銘記在心,要她參選“卡蘇”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蔡英文仍是現階段民進黨最具聲望的政治領袖,她當務之急在重返民間社會養望,蓄積政治實力。經過二○一二“大選”這一役,她更應該了解,不團結的民進黨,根本上不了臺面與國民黨競爭。一旦介入派系各有盤算的黨主席選舉,這場亂局恐讓她的光環急速耗盡,實在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