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再爆美國牛肉爭議 考驗馬英九危機處理能力

時間:2012-03-07 11:18  來源:新華網

  5日晚間,臺灣行政機構針對進口美國牛肉提出“有條件解禁”飼料添加含萊克多巴胺(一種瘦肉精)的政策方向。此舉不僅沒有讓一個多月來島內是否進口“美牛”之爭塵埃落定,反而引發各界新一波爭議。

  臺灣是美國牛肉重要的出口市場。2003年美國本土暴發瘋牛病疫情後,臺灣曾多次禁止美國牛肉進口,但迫於美國方面的政治與貿易壓力,臺灣當局的“美牛”政策常在禁止與解禁之間遊移。

  2011年初,美國牛肉被查出含有瘦肉精,臺灣當局再次下令全面下架、禁止進口此類貨品。對此,美方表示不滿,多次向臺方施壓。2012年1月,馬英九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獲勝後,美國國務院負責亞太事務的官員公開表示,“希望臺灣在美國牛肉進口臺灣這個議題上採取必要的措施”。

  美國要求重啟“美牛”進口談判的壓力接踵而來,但島內相當多的民眾對“美牛”普遍存在健康疑慮,在野黨更是口誅筆伐。在內外交困之中,臺灣當局一方面宣示,“沒有對美方有任何承諾,會以民眾健康為優先考量”,“把食品安全列為最重要政策,尊重專家意見、考量民眾需求、做出最好決定”;一方面指示農業部門成立“美牛”技術咨商小組,意圖借由專家意見來化解反對聲浪。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中,島內專家經過3輪論證會議後,向當局提出結論:“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食用飼料添加萊克多巴胺的肉品對人體有害”,“萊克多巴胺在人體半衰期短,24小時即可排除80%以上”。此外,臺灣醫療專家也表示,由於無法代謝的瘦肉精殘留物更多留存于內臟中,因此只要不進口牛內臟部位,即可降低對健康的危害。

  基於以上判斷,臺灣行政機構5日宣佈了有條件解禁“美牛”的政策方向。據了解,“有條件解禁”的主要原則是“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排除內臟”。臺行政機構還強調,未來開放項目不會包含豬肉,也不包括含萊克多巴胺以外的瘦肉精。

  為了規避風險,當局表示未來將推行“強制標示”措施,要求大賣場、超市、便利店等出售生牛肉的場所,以及飯店、牛排館等提供牛肉熟食的場所,必須清楚標示所出售的牛排、漢堡或其他牛肉食品的牛肉產地資訊,以充分保障民眾的選擇權。

  這一政策方向儘管力求化解社會疑慮,但顯然“樹欲靜而風不止”。臺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6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由於瘦肉精是化學合成的非自然產品,既不能增加保存期限、抑制細菌滋生,也沒有治療疾病的功能,只是為了讓肉品賣相更佳,再加上沒有足夠的人類風險評估研究,未來是否會造成人體負擔仍是未知數。消基會呼籲,當局勿屈就美國政治經濟壓力,應迅速集結專家學者力量據理協商。

  島內養豬業者也表示反對。臺灣養豬協會一位負責人表示,他們擔心“美牛”開放後瘦肉精將被視為“合法”,屆時羊、豬乃至雞、鴨、魚等肉類都將受害。

  臺灣行政機構的這一決定,還須經臺灣地區立法機關審議,預料將引發執政黨與在野黨新一輪角力。此外,如何在對美協商中達致“有條件解禁”的目標,同時獲得島內民眾的支援與諒解,對馬英九當局來說更是艱巨的任務。這一波“美牛”爭議將如何落幕,正考驗著馬英九和臺灣行政機構的危機處理能力。(記者 劉暢)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李博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