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兩會特寫:溫家寶九年十答“詩典”話兩岸

時間:2012-03-14 15: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3月14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人民大會堂三樓金色大廳與中外記者見面並回答提問。中新網記者 金碩 攝

  中國總理溫家寶9年10場兩會記者會,在回答有關兩岸關係的提問時,以詩詞始,用詩詞終。

  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14日在北京閉幕,溫家寶迎來總理任內的最後一次兩會記者會。溫家寶每年答問所引用的詩詞典故,往往成為大眾關注的熱點。

  “情天再補雖無術,缺月重圓會有時”,溫家寶當天引用臺灣詩人林朝崧的詩句說,只要全體中華兒女共同努力,祖國統一和民族振興的大業一定能夠實現,這是整個中國人的驕傲。

  9年前,溫家寶首次以總理身份在人民大會堂面對中外媒體。“說起臺灣,我就很動情”,他用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哀歌《望大陸》,表達“儘早恢復兩岸的對話和談判,爭取早日實現和平統一”的願景。2004年,他又以臺灣詩人丘逢甲的28字詩《春愁》,道出對祖國的和平統一的期盼。

  除了詩句,還有古語典故。2005年兩會通過《反分裂國家法》,溫家寶用“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同胞兄弟何不容?”的中國古話表明大陸對該部法律的立法用意。

  溫家寶14日在回答臺灣《中國時報》記者提問時說,“我已經連續10年在這個場合談臺灣問題了,每一次心情都很不平靜。”

  10場總理記者會均有臺灣媒體發問,主題多涉及“兩岸經貿關係”。2006年、2007年、2008年,溫家寶分別用“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心中國夢、萬古下泉詩”,“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等詩句,強調兩岸經貿關係“加強合作、互利共贏”的根本原則。

  2010年當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尚處商談階段時,溫家寶以《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兄弟雖有小忿,不廢懿親”,表達商簽協議過程的複雜,但問題總會解決的信心。2011年他又以典出《漢書·武五子傳》的“骨肉之親,析而不殊”,回應兩岸對推進ECFA後續談判進程的關心。

  溫家寶今年則表示,如果說在本屆政府最後一年,在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特別是在加強經貿關係方面再做一點什麼實事。我首先考慮的是,要加快ECFA的後續談判。在加強兩岸經貿交往當中特別要照顧臺灣中小企業、特色產業和基層群眾的利益,尤其是中南部群眾的利益。

  即將年滿70歲的溫家寶曾在記者會上多次表達去臺灣“走走看看”的心願。三年前,他說,“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臺灣各地去走、去接觸臺灣同胞”,“走不動就是爬,我也願意去”。2010年,他再次表示,“我去臺灣的願望依舊是那麼強烈”,“不要因為50年的政治而丟掉5000年的文化”。

  今年面對“退休後有無可能到臺灣自由行”的提問,溫家寶表示,“我願意去,但是還得看條件”。

  “我雖不能至,但心嚮往之。”溫家寶在14日的記者會上說,“我常想,難道幾千年的文化恩澤就不能消弭幾十年的政治恩怨?”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分享到:
編輯:李博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