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臺“立法院”臨時會終於通過了延宕多日,且已給馬當局造成重大傷害的“美牛”和“證所稅”兩案。雖然國民黨黨內及部分輿論都認為,這為馬當局改善民生、振興經濟、提升政績創造了良好機遇,但筆者認為,馬的這個“勝利”只能高興一下就好,今後還有更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首先,要做好應對民進黨反對抵制的長期準備。以這次臨時會通過的“美牛”和“證所稅”兩案為例。其實,民進黨內心並不會也不敢反對“美牛案”,陳水扁就曾開放過美牛進口,甚至為繞開“立法院”而採取行政程式,因為他們從來就不敢得罪美國,更怕被扣上“反美”的帽子。此前一些激烈表演,一是想凸顯自身力量,預防美國再次在“大選”中公開支援國民黨;二是想借機煽動民眾的不滿情緒,給國民黨馬英九難堪,從而為下次選舉營造聲勢。至於開徵“證所稅”,通過稅收將富人的錢分一點給窮人,也符合該黨一貫“反商仇富”的心態和“照顧弱勢”的主張,事實上該黨也有相關提案,但最後他們仍離席要挾,是想向富人表個態,撇開自己的干系,機會一來,再煽動更多人的不滿。總之,民進黨已不再是簡單的“為反對而反對”,反馬手段也越來越多,但終究“萬變不離其宗”,就是挑動民眾,煽動民粹。民進黨已從這兩件法案中嘗到甜頭,今後必定“食髓知味”,加大對抗力度。因此,馬英九應儘早拋開幻想,今後凡事未必一定要民進黨贊同。
其次,應明白美國靠不住,臺灣經濟的出路在大陸。美國關心“美牛案”,最主要的是想檢驗自己的話在臺灣是否朝野都聽,而非看重臺灣市場。因此,不能指望一個“美牛案”能讓臺灣經濟受惠。早有美國學者指出,“這只是第一步”,美臺經貿關係不會因此有大飛躍。也因此,如果馬當局以為通過“美牛案”就會立即讓停滯5年的臺美TIFA談判率先啟動,併為未來臺灣參與TPP創造有利環境,甚至為與其他國家洽簽FTA創造條件,進而為臺擺脫被“邊緣化”的危機,根本是期望過高,甚至有點一廂情願。國民黨內“可以開始努力拼經濟了”的聲音更是自我安慰。因為“臺灣的經濟腹地在大陸”不只是展望,更是事實。兩岸經貿關係有多密切已無需多言,僅從大陸對臺政策的一貫政策與行為便可明白。這些年來,大陸對臺灣同胞一再“讓利”卻從未開出什麼先決條件,因為大陸認定,臺灣同胞是自己的骨肉兄弟,關心、幫助臺灣同胞是出於真心,且不計代價、不計回報。因此,如果臺灣同胞今後有困難,還是要靠大陸,指望美國是要先付出代價的。
最後,馬在施政過程中還應更注意方式方法。島內輿論認為,兩大重要法案過關其實只是“僥倖”而已,從法案的提出到過關,處處都露出馬當局與外界乃至黨內都存在嚴重溝通不良、說明不足、立場游離等諸多毛病,如果一開始便能週密部署並與黨籍“立委”形成默契,又何至讓民進黨有機會充分表演、又何至讓自己的民望一跌再跌?當然,“逝者不可追”,希望馬能“吃一塹長一智”,從此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若如此,馬真可能就此“止跌”,開創一片新天地。
(黨朝勝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臺研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