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蘇貞昌一會主導成立民進黨“中國事務部”,說是要了解大陸,對大陸釋出善意;一會又強烈反對“兩岸一國”,堅持“臺獨”立場。蘇貞昌領導下的民進黨,其兩岸政策是否真要調整、如何調整、何時調整,這一直是輿論關注的熱點。
昨日,導報記者電話連線人在臺北被稱為 “臺獨理論大師”的民進黨前“立委”林濁水,讓他談談民進黨以上相關問題。
關於成立“中國事務部”
“兩岸政策定位已變動”
導報記者:經歷2008年、2012年兩次“大選”失敗以後,據你的觀察,民進黨內主流意見是否意識到“兩岸政策是民進黨的短板”這個問題?蘇貞昌當選民進黨主席後,民進黨于日前成立 “中國事務部”,並聲稱還將籌組“中國事務委員會”。你覺得蘇貞昌時代的民進黨,兩岸政策會調整嗎?
林濁水:是的,從這兩次選舉來看,兩岸政策確實成為民進黨最後敗選的重要因素。我認為,蘇貞昌從成立“中國事務部”開始,就已經說明瞭他領導下的民進黨兩岸政策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改變。
這要從“中國事務部”的緣起說起。民進黨從成立後不久就設立了 “中國事務部”,顯示其對兩岸關係的重視;直到後來,為配合陳水扁推行“激進臺獨”路線,時任民進黨主席遊錫D撤銷了“中國事務部”,其功能併入“國際事務部”,言外之意,就是把兩岸問題的定位與國際問題等同。
蘇貞昌現在恢復成立“中國事務部”,雖然只是個幕僚單位,但它有兩方面的重要意義。第一,說明蘇貞昌主席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定位方面已經變動。雖然堅守“臺獨”立場,但承認兩岸關係在“涉外”議題中具有特殊性,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對大陸的一種善意。第二,說明在蘇貞昌看來,兩岸關係的處理對民進黨來說非常重要,重要到必須成立一個特殊的部門來處理。可以想見,雖然“中國事務部”只是個幕僚單位,但未來的功能一定會得到相當程度的強化。
當然,“中國事務部”在民進黨未來的決策過程中,只能扮演提供資訊和建言的角色。“中國事務委員”的功能才更關鍵,除了要負責匯整民進黨各方面意見外,還要在兩岸政策上做出“政治決定”,然後提交中常會同意,而最終形成民進黨的政策。
關於謝長廷是否任“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
“黨內有‘兩種立場、三條路線’,蘇謝合作不易”
導報記者:有人認為,蘇貞昌不肯把“中國事務部”的名稱改為“大陸事務部”,更不願承認“九二共識”,甚至連在兩岸關係主張上稍微更彈性一點的謝長廷擔任 “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都不放心,這已經宣告蘇貞昌時代的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失敗。
林濁水:我覺得,這裡有必要對“政策”和“立場”兩種不同意涵進行區分,同一個立場上可以有不同的政策。在臺灣,採“兩岸統一”立場的政黨,也有可能採“兩岸對抗”政策。國民黨在“兩蔣”時期尤為明顯,雖然採“兩岸統一”立場,但在兩岸政策上卻是採最激烈的軍事對抗。同樣,採“臺獨”立場的民進黨,也不一定就要對抗,也可以在兩岸方面採“合作、互惠”的政策。
現在,民進黨內有“兩種立場、三條路線”。第一條是“激進臺獨”路線,立場上“臺獨”,兩岸政策上“對抗”。陳水扁原來搞的就是這一套。第二條是“穩漸臺獨”路線,立場上是“臺獨”,兩岸政策上尋求“互惠”。第三條是希望放棄“臺獨”、接受“九二共識”,主張在立場和政策上與國民黨接近。持第三種觀點的人,以謝長廷、郭正亮、陳淞山為代表。
在兩岸關係方面,民進黨內現有的三條路線如果不整合,就等於沒有路線。民進黨籍地方首長是一套,民進黨籍“立委”是一套,民進黨黨中央又是一套,形成不了合力,給選民的感覺就是民進黨兩岸政策總是不斷搖擺,這樣的話,就沒辦法建立社會信任感。這就是民進黨的短板所在,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整合。
謝長廷雖然對“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一職很有興趣,但持類似主張的人,在黨內畢竟是少數,除非他能把這三種路線整合成一條路線,否則,蘇謝在這個議題上的合作並非易事。
關於民進黨何時調整兩岸政策
“如果能整合出好的政策,越早調整越好”
導報記者:有一種觀點認為,馬英九和國民黨現在聲望低下,就算民進黨這兩年在兩岸政策上不作任何改變,2014年“七合一”選舉也可以輕鬆拿下;民進黨兩岸政策就算改變,也要等到2014年以後。你是否贊同這種觀點?
林濁水:這種觀點是從短期的政黨利益看問題的。問題的關鍵在於,民進黨能否整合出最正確的政策來,如果能找出正確的政策,早點推動的話,對民進黨有利,也對整個臺灣有利。當然,如果在這兩年之內找不出好的兩岸政策,民進黨也只能等到2014年以後才能做出改變。
導報記者:如果民進黨2014年以後兩岸政策還是不改變,會對它的2016年“大選”產生負面影響嗎?
林濁水:如果不改變,一定會對2016年產生不好的影響,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必須作出調整。比如說,在2012年“大選”中,民進黨對ECFA的主張似乎有點給人說不清楚的感覺,到底是反對、贊成,還是概括承受?講不清楚。所以,大家對民進黨的信任感就沒辦法建立。
我個人認為,在與國民黨的競爭中,民進黨“臺獨”立場可以不變,但政策一定要朝有利的方向調整。
關於蘇貞昌蔡英文競爭2016
“初選可以有兩個候選人,但不能有兩個黨主席”
導報記者:在蘇貞昌當選民進黨主席之後,蔡英文並沒有放棄2016“大選”。有人形象比喻說,民進黨內現在有“兩個太陽”。有民進黨人士認為,“兩個太陽”將會燒傷民進黨。你覺得呢?
林濁水:任何一個民主或專制的國家和地區,都不會只有一個人有興趣當最高領袖。所以,蔡英文、蘇貞昌兩個人都競爭2016年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這個沒問題的,重點是,兩人如何維持良性競爭。我覺得,初選可以有兩個候選人,但民進黨不能有兩個黨主席,蔡英文可對黨提建議和主張,但原則必須接受黨中央統一指揮。
導報記者:但蔡英文可陽奉陰違,就像蘇貞昌2008年“大選”初選落敗後,並不賣力輔選蔡英文一樣。這會不會削弱民進黨戰力?
林濁水:我覺得不會。美國各政黨候選人初選落敗後,一般也會休息,這並不會影響整個選舉結果。2008年,我不知道蘇貞昌有沒有賣力輔選,但我覺得,至少不會去抵制自己政黨的候選人。而政黨的支援者會自然歸隊,原有支援黨的幹部,只要對政治還有點興趣,還想在政治的道路上走遠一點,都會支援黨最終推出的候選人。而如果不想在政治上走得更遠的人,他的影響力也比較小。
導報記者 吳生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