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大研發新成果:較舊方法提早一週測出癌症

時間:2010-04-09 14:46   來源:中新網

  據“中央社”報道,臺灣大學9日說,已研發出主動式回饋增強磁共振成像,以活體老鼠實驗,比傳統方法早1周偵測出癌症腫瘤大小與準確位置;未來若成功應用到人體,癌症檢查費用可大幅降低。

  臺灣大學今天召開“大學學術追求卓越發展延續計劃成果發表記者會”,發表6項“新世代磁共振成像術之研發”成果。

  臺大表示,現今的生物醫學研究中,分子影像研究是成長相當快速的領域,此計劃主要目的是以核自旋物理的角度研發新的方式,以改進磁共振分子影像 (MRImolecular imaging)的品質。

  參與計劃的中正大學助理教授黃聖言表示,這項計劃是由臺灣大學化學系教授黃良平所領導,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化學暨生物化學系合作,以物理化學的角度利用核自旋的動態學來產生新的成像對比。

  黃聖言說,方法上是發展出“主動式回饋增強磁共振成像(Active Feedback Enhanced MRI)”,原理很簡單,利用麥克風與喇叭相對時,會產生刺耳的噪音,將偵測物體原本微小的訊號差異,利用射頻通訊的技術建立出的硬體,使訊號回饋至原系統,進而放大微小的差異,增加影像上的對比度。

  黃聖言表示,研究團隊在小鼠身上注入癌症腫瘤細胞,1個星期後,長成2公釐左右腫瘤細胞,此項新技術就能準確看出這個腫瘤的大小與位置,比現在普遍使用的成像方法早1個星期,也產生至少4倍以上的對比度。

  黃聖言說,癌症檢查儀器昂貴,造價要新台幣3億多元,但研究團隊改良費用並不高,未來希望能成功經過人體試驗,應用在癌症檢查上,便能大幅減少檢查費用,盼能降低到千元左右。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