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旦館位於世博園區浦西區,佔地3000平方米,總投資達1億元人民幣。
長期致力於文物保護的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在兩岸收藏有4000余件精美玉器,並建有民間博物館。這一次,他和他的團隊將心血傾注于如何用20分鐘為每位參觀者演繹“中華玉文化,城市新風格”。
步入震旦館,參觀者的心情會頓時平靜下來,沿步道緩緩向上,在穿越一片群鳥啁啾、溪水潺潺的“竹林”後,就進入了展覽大廳。在這裡,你可以撫摸價值百萬元乃至千萬元人民幣的玉石原料,也可以觀看《女媧補天》的動畫短片,還可以鑒賞“看得見、摸不著”的全息“玉器”。
從遠古時代的紅山文化直至近代,各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40余件玉器精品,在震旦館以全息影像形式展出。年代久遠的“玉舞人”“玉鳥”等逐一亮相,其中一件外形頗似臺北故宮收藏的“翠玉白菜”的玉器格外搶眼。
震旦館副館長譚白絹介紹說,“翠玉白菜”是清代中後期玉器的一種形制,儘管館內全息“翠玉白菜”的現實底本,並不是臺北故宮的“翠玉白菜”,但也能讓參觀者倍感親切。
在這些全息“玉器”中,頂級製作當屬一件按等比例複製、長約1.5米的虛擬“金縷玉衣”。“玉衣”的紋理都清晰可辨。據了解,這是兩岸攜手利用自主研發的全息技術,表達傳統玉文化的一次大膽嘗試。
在觸摸玉石、鑒賞玉器之後,震旦館的鎮館之寶登場。這是一件重達2.5噸的“玉山子”,主題為“攀登珠穆朗瑪峰”,展現數十位登山運動員的英姿和喜馬拉雅山的險峰及雲海等。
據震旦館館長顧益生介紹,“玉山子”是玉石雕刻領域的一個專有名詞,指圓雕山林景觀,製作時先繪平面圖,再行雕琢。題為《攀登》的這件作品以1956年于河南省出土的一塊山料為底板,1962年起由13位玉雕工匠歷時3年半完成。
據了解,《攀登》此前一直“深藏”于上海玉雕廠,上海世博會為其多年來的首次公開展出提供了舞臺。前不久,顧益生館長還對前來考察的上海市市長韓正說,選擇《攀登》這一罕見的作品參與展覽,也寓意“兩岸城市攜手,勇攀高峰”。
北京奧運會的“金鑲玉”獎牌也將亮相震旦館。顧益生說:“這將是一場非常美妙的聚會。”
在欣賞完玉器珍寶後,還有三個“震旦小子”機器人在出口處等著遊客。他們不僅能唱歌、跳舞,還會背誦《三字經》及回答觀眾提問。展館服務人員將帶領“震旦小子”與參觀者互動,使遊客在結束玉文化之旅時,有穿越時空般的愉悅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