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國民黨確定恢復停辦近10年的“中山獎學金”,並將於22日討論定案。這是馬英九去年10月回任國民黨黨主席之時就提出的培養人才舉措。據臺媒報道,國民黨將為此編列1500萬元新台幣的預算,預計提供10個名額。而為凸顯“不拘一格”的用人新思維,“中山獎學金”申請者的外語口試,甚至可能由馬英九、金溥聰等擔任主考官。
有趣的是,馬英九、金溥聰正是昔年拿了“中山獎學金”赴美深造的青年才俊。金溥聰還在眾多的公費獎學金中特別選中了“中山獎學金”。在臺灣“黨國一體”的威權時代,“中山獎學金”、“教育部”獎學金等公費獎學金為眾多清貧學子提供了深造機會。而這些人在學成返臺之後,往往深得國民黨器重,踏入青雲直上的政治旅途。但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公費留學的風潮逐漸式微,相應的公費留學政策也隨之變化。
恢復“中山獎學金”:對“忠誠”要求今非昔比
“中山獎學金”也叫中山學術獎學金,始於1960年。當時臺灣經濟尚未起飛,普通民眾難以支付高額的留學費用。國民黨遂以考試方式選拔出優秀的黨籍大學畢業生,資助他們赴美國、日本等地深造,“為黨國儲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要考取“中山獎學金”難度很大,現任國民黨秘書長的“金小刀”金溥聰,連考兩年方才成功考取。而嚴格的甄選機制也為臺灣培養了一大批政治菁英。馬英九、許信良、張俊宏、江丙坤、關中、胡志強、金溥聰……隨便哪位都是過去或現在臺灣政界的大人物。
“中山獎學金”于國民黨2000年丟掉執政權之後停辦,如今再度開放,面臨的政黨環境卻已今非昔比。在國民黨中常會12日通過的“中山獎學金考選優秀青年同志深造辦法”修正條文中,仍然將“忠誠條款”作為了申請者的必備條件。依照過去規定的申請資格,申請者必須從未脫離 (國民黨)組織且曾任各級黨部義務幹部,但是國民黨的知青黨部從2001年開始已經陸續裁撤,故而現在改為要求“黨籍完備”、積極參與社團活動即可。另一方面,國民黨海外黨部現在已多有精簡,更無專職黨工,因此國民黨也將申請者 “出國”深造後需要參與當地組織活動的規定改為:只要和黨內主辦單位保持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