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美味源自百家飯 溫泉催生特色料理(圖)

時間:2010-12-27 10:56   來源:國際線上

大陸民眾帶去的牛肉麵如今成為臺灣的招牌美食

  幾乎什麼事情發生在臺灣都能跟政治扯上關係,然後引來一片口水,但唯獨在吃這個問題上藍綠陣營沒有楚河漢界。老百姓天天咀嚼著大陸八大菜係的美味,並順便把它們改良為臺灣美食;臺當局也一直琢磨著如何實現島內餐飲產業化,並將其推向國際。

  鄭成功軍隊帶去美食

  臺灣飲食最大的特點便是多元化。如早期島內少數民族在石板上烤出來的野豬肉,以及桶子雞、炒山蘇、炒山蕨、竹筒飯等等,都是臺灣“特色風味餐飲”。

  1661年4月30日鄭成功率大軍登陸臺灣,並於翌年2月9日收復臺灣,自此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大量移民寶島。這不但開啟了兩岸歷史的新頁,也為大陸和臺灣地區搭建了“美味輸送管道”。福建與廣東民眾的飲食習慣、烹飪方法漸漸滲透,影響著島內居民,臺灣本地菜通過不斷學習、融合,慢慢有了新的形式與味道。例如島內著名的“糯米八寶鴨”,根據考據,就是閩菜中的“八寶布袋鴨”蛻變而來;另一道臺灣經典傳統菜“鹹菜鴨”,則經考據與廈門風味佳肴“冬菜鴨”係出同源。

  除了菜肴,一些臺灣小吃也和大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據傳,鄭成功軍隊初到臺灣,物資、食材什麼都缺,軍隊曾拜求媽祖指引。一天士兵捕到了很多魚,問當地人魚名卻不可得。鄭成功也問這是“什麼魚”,由於發言近似,這種魚就慢慢被叫成了“虱目魚”。蚵仔煎的由來據說也和鄭成功有關。當時鄭軍勢如破竹,節節敗退的荷蘭殖民者將米糧全部藏了起來。一時找不到食物的鄭軍就地取材,將蚵仔、地瓜粉和著水一起煎成了餅吃,這就成了如今著名的一道臺灣小吃。

  日本溫泉催生特色料理

  1895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臺灣時期,島內從政治、經濟、文化到飲食,都開始日本化,生魚片、天婦羅、味噌湯和壽司等日本飲食和日語一樣融入了當地人的生活。

  日本人愛泡溫泉,在臺北市北投地區蓋了座溫泉“保養所”慰勞日軍,此後這一地區溫泉會所與旅店逐漸增多,成了所謂的“溫泉之鄉”。到了上世紀50年代,遷臺的富商巨賈、名流政要開始流行到北投找樂子,並將藝人、琴師請到當地餐廳助興。當地餐廳為了討好這些非富即貴的食客,讓廚師想方設法尋找名貴食材,並結合部分日本料理的烹飪手法,發展出一套名為“北投派臺菜”的酒家菜,如紅蟳油飯、金錢蝦餅、椒鹽排骨酥、鹽酥蝦、魷魚螺肉等。

  之後對臺灣美食影響最大的,要數國民黨軍方將領的家廚,以及1949年前曾在大陸公家機關餐廳服務過的廚師。他們將魯、川、蘇、粵、浙、閩、湘、徽等大陸八大菜係烹飪理念、手法,徹底與臺灣當地食材相結合。按臺灣媒體的說法,這種融合就像“外省人與本省人通婚一樣”。如今天臺北最有名的代表小吃牛肉麵,就是遷臺民眾帶過去的,因為過去臺灣是農業社會,沒有人想過吃牛肉。但吃過臺灣川味牛肉麵的人,再吃四川的牛肉麵又發現完全是兩種味,這就是兩岸美食“通婚”後的結果了。(《世界新聞報》 記者 韓朵朵)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吳斌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