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灣發生公路史上最嚴重山崩事故

時間:2010-04-26 11:03   來源:台灣網

臺灣高速公路“大走山”,數十萬立方米土方崩落南北車道,怵目驚心。來源:臺灣《聯合報》

  臺灣3號高速公路昨天嚴重走山,在崩塌處北邊工程單位派出多架挖土機連夜搶救。(圖:《聯合報》)

  臺灣3號高速公路3.1公里處昨天下午發生嚴重山崩意外,葉姓市民疑似開車被壓在土石中,她的妻子(手捂臉者),在好友陪同下趕到意外地點,傷心欲絕。(圖:《聯合報》)

點擊查看更多現場圖片

  臺灣3號高速公路南下3.1公里處,基隆巿七堵區瑪東山區旁,昨天14時30分發生臺灣公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山崩意外,估計總體積60萬立方米,約兩個足球場大、5、6層樓高的土方,由西往東轟然傾泄而下,掩蓋在公路上,南下北上各三個車道都被堵住。截至今日8時,尚未確定被埋人員、車輛的具體數字。

  臺灣高速公路基隆路段交通中斷

  臺灣“國道”3號線近基隆路段25日14時33分傳出山崩意外,大量土石崩落將路面覆蓋,基隆市消防局及臺當局“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當即派人車前往搶救。 【詳細】

  馬英九辯論現場關心災情

  臺當局領導人馬英九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下午2時至4時30分在臺灣公共電視臺攝影棚辯論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原本會後將隨即召開記者會,但馬英九遲延到場。他表示,是為了處理坍方意外,因此耽擱了一點時間。【詳細】

  臺軍出動兵力參與救援

  臺當局“國防部”表示,在山崩事故發生後,臺陸軍53工兵指揮官陸慶煌立即率領6名兵力及2部挖土機前往救援;臺陸軍關指部指揮官全子瑞及政戰主任沈耀國隨後也率領兵力100名前往救援。【詳細】

  當日18時傳有三輛汽車被埋

  山崩災情,造成臺灣高速公路基隆段南北向交通中斷,由於掩埋路段近300米,且有目擊者指有3輛小客車可能不幸遭掩埋,臺灣軍警消防據報均派人車趕來救援。臺當局“行政院副院長”朱立倫視察時指示相關單位全力搶救。【詳細】

  24小時挖掘掩埋路段

  25日14時33分發生臺灣公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山崩意外,滑落在高速公路路面上的土石預估近60萬立方米,約兩個足球場大,5、6層樓高。臺當局宣佈24小時輪班開挖救人。至26日上午7點,尚未確定失蹤車輛、人員的數字,除了已出面的男子葉茂竹家屬,還有4輛疑似失蹤車輛通報。包括1輛計程車、1輛廂型車及3輛自小客車。【詳細】

  26日上午 疑似受困車輛減少為2輛

  基隆市消防局指出,原接獲通報有6車受困,經查證後,已有4車撤銷失蹤通報,目前仍有2車失聯,疑似受困在土石堆中。【詳細】

  初步推斷 順向坡加固岩錨損壞或為山崩事故主因

  臺當局“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所長”林朝宗說,現場地質屬於砂頁巖,為斜度約20度的順向坡(斜坡傾斜方向與岩層傾向一致的坡面),當初是砍斷“坡腳”施工,因此必須設置岩錨,防止邊坡滑動。他推測,岩錨可能受損,才會拉力不足,發生大規模走山(山崩)。【詳細】

  大學生在救災現場嬉鬧比“YA”遭痛批

  山體滑坡意外現場成為另類的觀光景點,臺灣海洋大學3名學生在救災現場嬉鬧,其中一人對著臺灣媒體鏡頭比出“YA”形手勢,遭到網友批評“丟死人啦”。【詳細】

  志工民眾奉獻愛心協同救援

  搶救行動24小時持續進行,救人與搶通道路急如星火,載土石的卡車不斷進出,市民的愛心在寒冷雨夜中也源源不絕輸入。 【詳細】

  27日上午 疑似被困人員增至6人

  27日,現場又傳出疑似有第4輛、第5輛車受困土堆的消息。疑似被困人員增至6人。 【詳細】

  27日 救援現場一度傳罷工

  27日,各救援單位全力搶救之際,今天上午傳出部分工程人員揚言,若再未拿到工資,就要群起罷工。臺當局“交通部高速公路局”北區工程處副處長彭富溪中午表示,經溝通後,工程人員的反彈情緒已平復,不會影響到搶救作業。 【詳細】

  截至28日上午 共發現4具遺體3車遺骸

  截至28日上午,共找到3車4具遺體,但官方目前只願意證實其中1人為林惠馨,其他人的身分則不願證實,檢察官也已到現場勘驗,再詳細確認其他不幸者的身分。 【詳細】

  29日 罹難者遺體獲確認

  28日陸續挖出4具罹難者遺體,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相驗後,初步確認是失蹤的李姉霙、郭文漢、葉茂竹和林惠馨。 【詳細】

  危難瞬間 男子肉身護女友

  28日陸續挖出4具罹難者遺體,其中兩位遇難者李姉霙和郭文漢是一對情侶,搜救人員發現他們時,郭文漢竟還抱住女友李姉霙,以身相護,場面動容,令人唏噓。 【詳細】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