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長:駱惠寧 省會:西寧 電話:0971-8252179 網址:http://www.qh.gov.cn |
青海省簡稱“青”,因境內有中國最大的內陸鹹水湖青海湖而得名。位於中國西北地區中部,東部和北部與甘肅省相接,西南部毗連西藏自治區,東南部鄰接四川省,西北部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為鄰。地理位置介東經89°20′ —103 °05 ′,北緯31 °40′ —39 °15′之間。東西跨1200千米,南北縱貫800千米,面積72.2萬平方千米,約佔中國總面積的7.5%,居全國第四位。 |
|
地理位置和自然狀況
|
地 形 |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全省均屬高原範圍之內。地形複雜,地貌多樣。全省平均海拔3000多米,最高點為6860米,最低點為1650米。在總面積中,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下的面積佔26.3%,3000米—5000米的面積佔67%,5000米以上佔5%,水域面積佔1.7%。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脈和谷地大都終年積雪,廣布冰川。山脈之間,鑲嵌著高原、盆地和谷地。西部極為高峻,自西向東傾斜降低,東西向和南北向的兩組山系構成了青海地貌的骨架。其地形可分為祁連山地、柴達木盆地和青南高原三個自然區域。 |
氣 候 |
全省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有以下特點:(1)太陽輻射強、光照充足。年日照時數在2500小時以上,是中國日照時數多、總輻射量大的省份。(2)平均氣溫低,境內年平均氣溫在零下5.7℃∼8.5℃之間,全省各地最熱月份平均氣溫在5.3℃∼20℃之間;最冷月份平均氣溫在零下17℃∼5℃之間。(3)降水量少,地域差異大。境內絕大部分地區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4)雨熱同期,青海屬季風氣候區,大部分地區5月中旬以後進入雨季,至9月中旬前後雨季結束,這期間正是月平均氣溫點5℃的持續時期。(5)氣象災害多,危害較大。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冰雹、霜凍、雪災和大風。 全省風能資源豐富,年平均風速總的地域分佈趨勢是西北部大,東南部小,即柴達木盆地中、西部,青南高原西部及祁連山地中、西段年平均風速均在4米/秒以上。其中:茫崖達5.1米/秒,是全省年平均風速最大的地方。青南高原東南部的河谷地帶及東部河湟谷地,年平均風速大多在2米/秒以下。青南高原中、西部,柴達木盆地以及青海湖周圍和海南臺地南部地區,全年風能可用時間在5000小時以上。其中察爾汗風能可用時間達6131小時,是全省風能可用時間最多的地區。 |
自然資源 |
礦產資源:青海是一個資源型富省,現已發現各類礦產125種,探明儲量的礦種105種,其中,54種居中國前10位,鉀、鈉、鎂、鋰、溴、芒硝、石棉、化工灰岩和硅等11種居中國首位。在國家經濟建設急需的45種礦產中,青海有21種列全國前10位。聞名遐邇的柴達木盆地,山川藏珍、戈壁埋礦,素有“聚寶盆”之美譽,富含石油天然氣資源。其中鹽湖有30多個,已探明總儲量700億噸。青海非金屬礦產資源也很豐富,石棉、電石用石灰石、蛇紋岩、玻璃用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的儲量在全國也名列前茅。石棉儲量居全國第1位。青海省柴達木盆地石油、天然氣資源有較好的成礦條件,盆地內共發現油田16處、氣田6處。據全國第二次盆地油氣資源評價結果,盆地總的石油資源有12.44億噸,已探明2億噸;天然氣資源已探明472億立方米。 水能:全省水能理論蘊藏量2537萬千瓦,可裝機2376萬千瓦,在全國省區中名列第五。特別是黃河上游的水電資源優勢明顯,可建178個水電站,總裝機容量達1800萬千瓦,年發電量770億度。已建和擬建的大型水電站有龍羊峽、李家峽、公伯峽、拉西瓦、積石峽等7座。總裝機可達1,103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368億千瓦時,水電站單位造價比全國平均水準低20%∼40%。 畜牧草場:青海天然草原遼闊,是我國五大牧區之一,草場面積達3161萬公頃,佔全國可利用草原面積的15%,發展畜牧業物質基礎雄厚。在遼闊肥美的草原上,生長著天然牧草940多種,其中營養價值較高的優良牧草約190多種,具有含粗蛋白質、粗脂肪、無氮浸出物高,粗纖維低的特點。飼養的草食性牲畜主要有藏係綿羊、牦牛、馬、駱駝、山羊等,普遍耐高寒、耐粗飼。尤其牦牛是青藏高原優勢畜種,數量居全國第1位,佔全世界牦牛總飼養量的1/3。 野生動植物資源:野生植物群中已發現經濟作物1000種,藥用植物就有大黃、甘草、貝母、雪蓮、黃芪、黨參、藏茵陳、羌活、蟲草、柴胡等百餘種、尤其冬蟲夏草是馳名中外的貴重藥材。省內僅陸棲動物就達270多種,佔全國的12.5%,其中經濟獸類有110種,佔全國的25%。各種鳥類294種,佔全國的16.5%。國家重點保護的一、二級257種的野生動物中,分佈在青海省區域內的有68種。 旅遊資源:青海省自然風光雄奇壯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全省已開發出旅遊景點10多處。有“百鳥的王國”的青海湖鳥島,“高原的西雙版納”孟達自然保護區,藏傳佛教著名寺院湟中塔爾寺,伊斯蘭教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的東關大寺,阿尼瑪卿大雪山等,是登山、旅遊的好去處。“海藏咽喉”的日月山和全國最大的人工水庫龍羊峽、都蘭國際狩獵場、坎布拉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
環境狀況和問題 |
2004年全省環境保護系統人員數為655人,比上年增長5.6%;各類環境檢測站20 個,比上年增加2個;擁有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地區和單位2 個;自然保護區 8 個,面積2060.83萬公頃(30912萬畝),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28.53%;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個,面積2052.25萬公頃(30784萬畝)。當年完成環境污染限期治理項目37 個,項目總投資2467萬元。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得以提高,建成的煙塵控制區、環境噪聲達標區發揮作用良好。 |
|
人 口
|
人口統計 |
2004年年末全省總人口538.6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7.51萬人,城鎮人口比重提高到38.53%;鄉村人口331.09萬人。全省男性人口276.43萬人、女性人口262.17萬人,分別佔總人口的51.32%和48.68 %。0─14歲人口125.60萬人、15─64歲人口381.30 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31.70 萬人,分別佔總人口的23.32%、70.79%、5.89%。全年出生人口8.75萬人,出生率為16.32‰,比上年下降0.62個千分點;全年死亡人口3.46萬人,死亡率為6.45‰,比上年上升0.36個千分點;全年凈增人口4.80萬人,比上年少增0.4萬人。 |
人口增長率 |
2004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87‰,控制在10‰以內。 |
民族分佈及人口比例 |
青海是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共有55個民族成份,現有少數民族人口共238萬多人,約佔全省總人口的45.5%。在青海世居的少數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其中土族、撒拉族是全國唯一在青海特有的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比例分別是:藏族21.89%,回族15.89%,土族3.85%,撒拉族1.85%,蒙古族1.71%。 |
文化程度 |
2004年,全省有研究生培訓單位6個,招生數320人,在學研究生618人,畢業生84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9所,招生數0.95萬人、在校生2.95萬人、畢業生0.58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4.2%、12.8%、21.6% ;中等職業教育學校51所,招生數0.72萬人、在校生1.87萬人、畢業生0.55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1.6倍、80.3%、18.1%;普通高中143所,招生數3.48 萬人、在校生9.21萬人、畢業生2.07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6.2%、15.0%、17.6%;初中學校364所,招生數7.71萬人、在校生22.32萬人、畢業生6.31萬人;普通小學2995所,招生數9.91萬人,在校生51.26萬人,畢業生8.07萬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數338人,在校生2383人。幼兒園在園幼兒7.70萬人,比上年增加0.30 萬人。全省“普九”覆蓋率達83%,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 |
|
經 濟
|
國內生產 總 值 |
2004年,全省生產總值465.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2.3%;每人平均生產總值突破1000美元,達到8606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11.2%。 |
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 |
2004年,第一產業增加值57.8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27.0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0.86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8% 、16.4% 、10.2%, 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全省生產總值的比重分別由13.0 :46.5 :40.5轉變為12.4 :48.8 :38.8。 |
財政收入 |
2004年,全省完成一般預算收入51.19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全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37.33億元,增長12.5%。 |
工業增加值和增長率 |
2004年,工業完成增加值227.06億元,增長16.4%。 |
農業增加值和增長率 |
2004年,農業完成增加值57.81億元,增長3.8%。糧食總產量88.47萬噸,比上年增產1.9%。 |
外貿狀況 |
2004年,全年海關進出口總額5.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9.7%。 |
外資利用 狀況 |
2004年,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2.2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3.0%。引進省外資金到位73.75億元,比上年增長30.8%。 |
支柱產業 |
農業、水電業、鹽化工業、有色金屬工業、石油天然氣工業 |
|
通 訊
|
現有電訊 |
2004年,年末固定電話用戶92.98萬戶,比上年增長21.9%,其中:城市固定電話用戶76.28萬戶,增長17.8%,鄉村固定電話用戶16.70萬戶,增長45.2%。本年新增固定電話用戶16.72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116.77萬戶,增長16.4%,其中本年新增行動電話用戶16.47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上升到38.9%。 |
|
交 通
|
鐵 路 |
蘭青、青藏鐵路幹線及4條支線、59條專線貫通全省東西,總鋪軌里程1100余公里。2004年,全年交通運輸業共完成貨物週轉量 139.47 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9.1%。其中,鐵路84.86億噸公里,增長11.6%。全年完成貨運量6655.93萬噸,比上年增長9.2%。其中,鐵路1308萬噸,增長19.7%。全年完成旅客週轉量45.12億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1.5%。其中,鐵路18.63億人公里,增長13.6%。全年客運量4600.9萬人,比上年增長7.2%。其中,鐵路385.5萬人,下降5.5%。 |
公 路 |
截止2004年底全省公路總里程達28059公里,其中國道5條,4295公里;省道23條,3595公里;縣道244條,10069公里;鄉道283條,8857公里;專用公路84條,1243公里,已初步形成了以8條國省道(即G109、G227、G214、G315和G215以及省道平大公路、西久公路、阿賽公路)為主骨架的干支相連,脈絡相通,通達全省城鎮鄉村和通往外省的公路網。其中,高速公路171公里,一級公路144公里,二級公路3382公里,三級公路6850公里,四級公路14775公里。全省縣、鄉公路里程18926公里,已通公路的鄉395個,佔全省398個鄉(鎮)的99.2%,已通公路的村3763個,佔全省4133個行政村的91%。我省地處江河源頭,河流眾多,全省現共有橋梁2505座/83643米。青海地處高海拔地區,境內有許多巍峨高聳的山脈冰峰,公路翻越高山,大部分為越嶺公路,近幾年青海已建設了隧道19處。國道227線大坂山隧道1530米,為亞洲海拔最高的隧道。 |
航 空 |
民航通航上萬公里,已開通西寧至北京、烏魯木齊、蘭州、西安、廣州、成都、上海、格爾木、拉薩等地的航班。2004年,民航完成貨物週轉量0.04億噸公里,增長62.8%;完成貨運量0.23萬噸,增長53.3%;完成旅客週轉量3.29億人公里,增長40.6%;全年客運量22.4 萬人,增長41.8%。 |
水 路 |
青海省的第一個航運基礎設施項目龍羊峽庫區航運工程于1991年建設,現已交付使用,並已發揮其社會效益,工程主要建設項目:一個4型港口(龍羊港)、三個港點(沙溝港、白剌灘港點、曲溝港點),91.5公里航道,三條下河引道,各3公里汽車輪渡線,以及與其相配套的通訊導航等設施,工程總投資額1580萬元,港口以客運為主,客運吞吐量20萬人次/年,貨運吞吐量2萬噸/年。全省現可通航里程度344.5公里,主要分佈如下:龍羊峽庫區91.5公里,李家峽庫區33公里,(李家峽庫區航運工程完工後可增加21公里),青海湖現可通航223公里,全省現有船舶96艘,其中客船91艘,貨船及工程船5艘,駁(囤)船7艘,船舶總噸位置2885總噸,載客量1478客位,總功率4542公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