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炒鞋價格暴漲31倍 謹防背後風險

2021-04-07 08:57: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參考價1499元李寧球鞋挂出48889元 電商平臺為暫時無法支付的買家提供分期消費貸

  炒鞋價格暴漲31倍 謹防背後風險

  日前,在一些專門的網路電商平臺上,出現高價兜售球鞋的“炒鞋熱”。比如在得物App上,標價數倍于參考價的鞋子不勝枚舉,一雙參考價1499元的李寧牌舊球鞋還挂出了48889元的天價,暴漲31倍之多。平臺為暫時無法支付的買家提供分期消費貸的服務。

  對此,律師表示,有些人在“炒鞋”時,把價格哄抬很高,這其中有可能涉及價格違法行為。央媒也發表評論稱,鞋是用來穿的,不是用來炒的。遏制這種瘋狂的做法和歪風邪氣,監管部門應該堅決出手,通過法治手段為這輪炒鞋熱降溫。

  炒鞋成風有賣家竟漲價數十倍

  如今,不少年輕人熱衷於“炒鞋”。顧名思義,將一些鞋子低價買進,再高價賣出,這些黃牛只在一雙小小的鞋子上就可以賺到成千上萬元。

  在得物App上,“李寧韋德之道4全明星銀白款”標價48889元。而該鞋參考發售價僅1499元,漲幅達31倍。目前,這一商品目前尚未有成交。不過,另一雙“李寧韋德之道7 wow7 The Moment超越限量款”最高標價達到10889元,相比參考價1699元漲了近7倍。此外,一款“安踏哆啦A夢聯名休閒板鞋”的成交價格為3199元,相比發售價499元漲了5倍多,這款鞋子的成交記錄有近9000條。

  據悉,除了得物,國內還有多個平臺成為一些炒鞋販子專門的交易平臺。包括此前被央行上海分行簡報點名的Nice、鬥牛、當課(get)、YOHO!有貨、識貨、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

  北京青年報記者看到,在得物平臺上,已經開放了“佳物分期”的消費金融貸產品。客服表示,如果賣家同意,買家就可以選擇開通該產品後分期付款,該產品目前由360金融或分期樂提供。

  有鞋販子錶示:“炒的那些鞋之前都是限量款,所以這些鞋升值是因為貨少。現在有的是因為平臺推波助瀾,比如故意估價較高,這樣他們就可以做自己的那些金融貸款了。”

  也有買家表示:“如果沒有炒鞋的這些人,我們本可以很順利地買到喜歡的鞋。很多人職業化地炒鞋,月入好幾萬,這些錢都是從我們普通學生或者其他普通買家手中賺的差價!”

  得物回應稱下架23款高價球鞋

  昨天,得物App也發佈回應表示,經核查,此次事件涉及的三款球鞋的價格均為平臺賣家個人所設定,且在賣家設定的價格下並無買家成交或極少有買家成交。目前,針對這三款賣家所標價格波動過大的球鞋,已進行下架處理。

  除上述三款球鞋,得物同時對全平臺商品進行核查,另發現20款球鞋存在賣家所標價格波動較大的問題,對這些球鞋都做了下架處理,並對三名涉嫌惡意影響商品標價波動的賣家採取封禁措施。

  得物App表示,平臺將會增加對賣家異常標價的監測,對賣家標價波動過大的商品,會第一時間做相關處理。一旦發現惡意操縱價格的賣家,將進行包括下架商品、封號等在內的嚴肅處理。

  北青報記者發現,多款球鞋目前仍能在平臺搜索到,但點擊進入後顯示“已下架”。

  幕後

  炒鞋可能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

  對近期事件,新華熱評稱:如果因為“炒鞋”導致球鞋愛好者買不到想要的球鞋,進而讓國產品牌失去消費者的信任,無異於竭澤而漁,自斷國產品牌升級之路。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少數網際網路平臺打著“真假鑒定”等旗號,在“炒鞋”問題上借機推波助瀾;還有一些平臺為“炒鞋”“囤鞋”的年輕消費者提供信貸支援,扮演不光彩的角色。對當前一些網路平臺借機哄抬價格的行為,品牌方應當儘快動起來,維護品牌形象。監管部門也應積極作為,加強監管和引導,維護市場秩序,為“國貨”發展創造良好環境。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盤和林表示,這種“人造稀缺”是難以持續的。從根本上說,此次特定鞋款的稀缺是因為“鞋販子”壟斷了二級市場,當商家下一輪供貨鋪開,市場上的供需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將得到緩解。

  低價買進、高價炒作的行為為何屢禁不止?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盈科(杭州)律師事務所方超強律師認為,“炒鞋熱”之所以難以監管,主要在於以下四個方面:第一,“炒鞋客”炒鞋手段的行為相對“高明”和隱蔽,從執法層面上很難判定是否構成串通;第二,在暴利驅使下,多方“炒鞋客”和普通消費者自發入場,無需通過串通,也可通過較大的體量造就鞋子的稀缺性;第三,相當多的人被暴利誘惑,充當“韭菜”入局,參與“擊鼓傳花”的人多了,鞋價就越傳越高;第四,有所謂的“潮品”平臺,為“炒鞋”充當線上交易市場,卻在平臺監管上疏于管理。

  針對一雙原價1499元的球鞋炒到48889元高價的亂象,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副主任趙佔領律師也表示,現在有些人在“炒鞋”時,把價格哄抬很高,這其中有可能涉及價格違法行為。比如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損害其他經營者或者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捏造、散佈漲價資訊,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等。

  提示

  防範“炒鞋”背後金融風險

  此前,央行上海分行的簡報指出,“炒鞋”行業背後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金融詐騙、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值得警惕。一是“炒鞋”交易呈現證券化趨勢,交易量巨大;其次,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桿服務,助長了金融風險;三是操作黑箱化,平臺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

  對於一些平臺推波助瀾趁機推銷自家的借貸類金融產品,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漢盛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李旻表示:部分炒鞋者盲目地衝進“炒鞋”市場,並通過分期付款、借貸等杠桿方式購入鞋子,一旦“炒鞋”市場泡沫破裂,將對“炒鞋者”的償還能力造成影響;而“炒鞋”平臺的運營如出現問題,其提現功能往往也會受到影響。

  文/本報記者 溫婧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