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防災意識調查:超七成受訪者會在家中配備應急藥箱

2021-07-29 09:41: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防災意識調查:77.3%受訪者會在家中配備應急藥箱

  58.2%受訪者會常備餅乾、礦泉水等食物

  上周,河南暴雨災害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為河南加油的同時,大家的防災應急意識和能力如何?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24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對於個人的防災應急能力,當滿分為10分時,受訪者平均給自己打出6.7分。為應對各種緊急情況,77.3%受訪者會在家中配備應急藥箱(創可貼、碘伏、繃帶等),58.2%受訪者會備有餅乾、礦泉水等食物,57.7%受訪者會備有手電筒。

  此次調查的受訪者中,00後佔19.1%,90後佔45.1%,80後佔30.3%,70後佔4.9%。

  49.7%受訪者會留意防災應急知識,但不會運用

  90後趙晨辰平時會關注一些防災應急知識,比如不在消防通道堆放雜物,發生火災時不能乘坐電梯,要找濕毛巾捂住口鼻、彎腰逃生等,她覺得了解這些知識很有用,“一方面會在日常生活中提高預防意識,另一方面萬一真的發生情況,也不會太過慌亂”。但她坦言,對這些知識還停留在了解的層面,沒有進行過實際操作。

  調查顯示,47.4%受訪者表示平時會留意各種防災應急知識,並能運用。也有49.7%受訪者表示看過,但不太會用。2.9%受訪者表示不會留意,沒這個意識。

  受訪者從何處獲取防災應急資訊?62.5%受訪者表示是通過學校/單位統一組織學習,54.1%的受訪者是從社區宣傳獲得相關資訊,44.0%受訪者會主動查閱有關資料/視頻。其他方式還有:通過社交網路平臺了解(39.8%),電視廣播(33.2%),參加相關培訓課程(29.5%),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28.9%)等。

  暑假到了,青少年的安全問題格外引人關注。作為一名母親,張紅霞經常看到青少年溺水的報道,感到十分痛心,“家長一定要增強安全意識,教導孩子遠離危險區域,切不可麻痹疏忽”。為此她時常會在網上關注一些青少年防溺水的知識,學習溺水急救的方法,但她也有些困擾,“一方面現在的視頻很多,難以判斷資訊是否正確,另一方面跟著視頻學很難記得住,真遇到問題,也不太敢上手。希望社區能夠開展相關的應急培訓,提高大家的應急能力”。

  77.3%受訪者會在家中配備應急藥箱

  颱風即將過境的預警播報了好幾天,浙江杭州的張芷菡早早就準備好充足的食物和水,雖然以前也經歷過颱風,但她還是會擔心大風暴雨等惡劣天氣給基本生活造成影響,“最重要的是得保證自己的安全”。

  調查顯示,為應對各種緊急情況,77.3%受訪者會在家中配備應急藥箱(創可貼、碘伏、繃帶等),58.2%受訪者會備有餅乾、礦泉水等保質期較長的食物,57.7%受訪者會備有手電筒。其他應急用品還有:充電寶(44.0%)、滅火器(40.0%)、消防安全繩(30.5%)、求生口哨(30.3%)、呼吸面罩(23.5%)、防火毯(19.8%)等。

  除了食品等基本物資外,鄭州的趙晨辰表示家中常備有蠟燭、手電筒等應急照明工具,對於7月20日的那場暴雨,她現在想來仍心有餘悸,“當天下午5點多,雨下得很大,沒過多久,小區的變壓器就爆炸了,之後一直處在斷電中,手機雖然也有照明燈,但電量很快就耗完了,所以準備個手電筒還是十分必要的,關鍵時候用得上”。另外,她覺得家中常備一個小型滅火器或防火毯也十分必要,“對於應急物品最好還是盡可能地準備齊全,以備不時之需”。

  對自己的防災應急能力,受訪者打出平均分6.7分

  調查顯示,滿分10分,受訪者對自己的防災應急能力平均打出了6.7分,79.8%受訪者打出8分及以下。

  上班族楊小青感覺,包括自己在內,身邊的人防災應急能力不是特別強,“雖然單位有基本的應急設施,安全檢查也比較頻繁,但缺少專業的培訓,很多人沒有實際操作的能力,遇到突發狀況可能還是會慌亂”。

  調查顯示,受訪者掌握的自救或他救技能,傷口清理、包紮、換藥等處理(68.4%),燒傷、燙傷等應急處理(49.2%)排在前兩位。其他還有:徒手心肺復蘇等復蘇急救(42.3%),扭傷、脫臼復位等骨傷處理(32.7%),溺水、嗆水等處理方法(31.2%)等。

  90後青年邊陽陽平時會通過短視頻和社交網路平臺學習一些自救技巧,“比如,如果不小心被劃傷,應該先消毒,再上藥進行包紮;如果發生溺水,不能胡亂掙扎,要立即屏住呼吸,然後放鬆肢體,盡可能地保持仰位,使頭部後仰”。他覺得這些知識非常實用,“關鍵時候或許能救命”。

  調查中,8.7%受訪者表示什麼自救或他救技能都不會。

  對此,防災科技學院災害風險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于汐教授表示,這說明當前民眾對災害的重視程度和應對能力還需要提高。她認為,只有當公民的防災應急的安全意識提升到與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相匹配的程度,才能從根本上降低災害的損失,才能夠在面對災難時作出正確判斷,能夠採取措施保護自身安全。

  她表示,除了要提高安全意識,學習並掌握一些避險應急技能,可以大大提升自救、互救能力。最近處於“七下八上”的汛期,她提醒大家,“外出要避開易澇積水危險點,易發生滑坡、泥石流和山洪災害以及水庫大壩下游等危險區,如遇到滑坡、泥石流、山洪等情況,要保持冷靜,並儘快向兩側方向安全地段撤離。如果被捲入洪水中,一定要盡可能抓住較大的漂流物,尋求機會逃生。如果遇到暴雨雷電,應儘快到附近房屋內躲避,不可在大樹下、電線桿附近避雨,室外空曠場地,不要使用金屬柄雨傘,不要撥打或接聽電話,儘快蹲下,避免雷電擊中”。她建議,大家要密切關注預警資訊,預警發佈後,要儘量減少外出,防止發生危險。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王志偉 實習生 楊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