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首例!54歲女士植入全球最小最輕人工心臟兩月
她因一顆“廣東心”而獲得新生 華南首例!54歲女士植入全球最小最輕人工心臟兩月 感受良好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通訊員張藍溪、靳婷
伍女士(化名)發現心衰問題9年,連躺平睡覺都不行了,更糟糕的是,因為發現抗體,她連心臟移植都做不了。1月28日,她在廣東省人民醫院植入一顆拇指大小、僅90克的全球最小人工心臟,術後兩月感受良好,重獲新生。
據悉,她是Corheart 6“廣東心”植入的華南首例患者,“現在的醫學怎麼這麼誇張?”3月29日她回院復查,如此驚嘆道。
病例:九年“心病”一朝解
3月29日,坐在記者面前的伍女士一襲紅衣,笑瞇瞇,“感覺不錯,輕鬆多了!”她說。而陪伴她來復查的丈夫坦言“想不到”,九年“心病”能一朝解決。
2013年,伍女士準備購買商業保險,按要求進行體檢,沒想到一查就發現“心病”——她患有三尖瓣返流,心臟有擴大,之後她一直服藥治療。
直到2021年,伍女士病情加重明顯,經常感覺胸悶、氣喘,還有心悸症狀,但稍微休息能得到緩解。可5個月前,病情加劇,她甚至咳出了白色泡沫痰,睡不好吃不好,無法躺平睡覺,老是冒冷汗,身體還水腫起來。伍女士連忙在丈夫陪同下趕到廣東省人民醫院心研所,在心臟移植與心室輔助外科副主任吳敏的診室看病,當即被收治住院,病歷如實記錄著她的情況:胸悶,氣促加重,伴咳白色泡沫痰,伴間斷雙下肢水腫。隨後檢查結果顯示,伍女士已全心擴大,重度三尖瓣返流心室心尖血栓,合併中度肺高壓,她已到達擴張型心肌病伴重度二尖瓣返流的心衰終末期。
在為她進行球囊反搏(IABP)治療一個月等一系列治療,情況無好轉後,省醫心外科行政副主任黃勁松團隊決定:“立即著手準備心臟移植治療!”但隨後更糟糕的情況出現了,術前檢查竟發現伍女士體內HLA抗體陽性,甚至在給予血漿置換後仍持續不轉陰,這一抗體會導致心臟移植術後的排斥反應,正是心臟移植術的禁忌證!
經過多學科會診討論,患方充分知情同意後,決定為伍女士植入人工心臟。1月28日,黃勁松、吳敏帶領團隊,將一顆全球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左心室輔助裝置Corheart 6順利植入患者體內。經過精確調整後,這顆三代磁懸浮心臟在患者體內順利運轉,血流動力學數據穩定,術後僅一週,伍女士即可自由活動,恢復訓練,後順利出院。
伍女士至今還記得術後醒來的第一感覺——想的是“真好啊,我還活著!”隨後聽到醫生們的聲音“心臟明顯縮小”,那簡直是天籟!
解讀:每分鐘泵血2升
其實伍女士並不是唯一的幸運兒。在她之前,省醫已經臨床試驗過兩代人工心臟植入,同為左心室輔助裝置,之前的人工心臟重量分別為210克、180克;在伍女士之後,還有一名患者也植入了同款全球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超小型磁懸浮離心式人工心臟,連術後復查也只比她晚1天。
“裝置植入在患者心尖無血管區,每分鐘泵血2升多到主動脈,已經大部分代替了左心室收縮功能”,黃勁松一邊為伍女士檢查機器轉速數據,一邊解釋說。
據其介紹,目前人工心臟在臨床上主要應用在三個方面,一是作為等待心臟移植前的過渡支援,為心臟衰竭患者爭取更多的時間等到合適的供體;二是為急性心衰患者提供短期替代支援,待心臟功能恢復後撤除,避免心臟移植;三是為心衰患者提供長期替代,讓患者攜帶人工心臟長期生存。現今第三種情況的使用越來越多。
伍女士屬於第三種情況,她與先生還悄悄懷著一個期盼,像之前一名患者一樣,在人工心臟幫助下,心肌得到休息、恢復,在數年後能脫機。
其實與心臟移植相比,人工心臟也是有優勢的。黃勁松介紹,常規心臟移植後,需要花費不菲的終身抗排異藥物、破壞患者免疫功能,而植入人工心臟後不用抗排異,不損害患者自有的免疫功能,患者需要接受抗凝治療,並定期做好隨訪就好。此外,在不少醫療發達國家,類似人工心臟手術量已經超過了心臟移植的數量,且人工心臟植入後的患者平均生存期並不比心臟移植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