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位居世界第二研究生教育如何增量又提質
6月14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佈會,聚焦研究生教育。會議一開始,播放了一則短片。短片指出,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已穩居世界第二。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司長洪大用透露,10年來,全國800多個研究生培養單位向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輸送了60多萬名博士和650多萬名碩士,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撐。
規模在擴大,品質是否跟上了?洪大用坦言,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已經並將繼續對教育品質提出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十年來,教育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培養品質的穩步提升。其中有3個關鍵詞:“大品質觀”“全過程監管”和“內生品質文化”。
“大品質觀”側重於強調綜合性考察研究生教育品質。其中一點,是特別強調要落實學校的育人主體責任。一所學校、一家培養單位如果不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不把資源集中到人才培養上來,就很難從根本上保障研究生的培養品質。再比如說,始終強調要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優化調整學科專業佈局。2014—2021年撤銷103個學位授權點,196個學位授權點限期整改。
“全過程監管”,則是從招生計劃制定、招生錄取、人才培養、學位授予到事後監管進行全流程、全覆蓋的制度設計。洪大用強調:“在制定招生計劃的時候,我們並不是盲目地、普遍地擴大規模,而是服務國家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差別化地擴大招生規模。”
“內生品質文化”,強調學校、導師和學生內在的自律。在培養單位層面,切實壓實學校的主體責任;在教師層面,鼓勵他們潛心教書育人,特別是要做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大先生”;在學生層面,加強學風教育和學術道德教育,讓學生做到敬畏之心、報國之志和專精之能的有機結合。
一流博士生教育體現出一流大學人才培養的高度。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在發佈會上分享了清華大學對學術學位博士生的培養之道。
為保證招生品質,學校規範實施“申請—審核”制,選拔了一批批優秀生源。“現在學術型博士生,不是考上來的,而是考核上來的,這體現了多維的選拔體制,整體生源品質不斷提升。”楊斌說。
為保障導師的指導品質,從2016年起,清華大學每年都舉辦博士生指導教師研修班,幫助新上崗的博士生導師提升指導能力。為保證學位品質,學校還加大了學位論文品質監督和抽檢力度。
在評價上也要下功夫。為激勵博士生勇於挑戰前沿性、跨學科課題,力爭取得更多原創性成果,清華大學深化評價改革,破除唯論文的傾向。學校還設立了專項基金,資助博士生到世界一流大學開展交流合作,目前超過60%的博士畢業生具有海外訪學的經歷。
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會長楊衛指出,我國研究生教育規模擴大是在重視品質的前提下完成的。“我們審慎控制研究生的招生數量增長,2010—2021年期間的學位授予年增長率比之前的30年增長回落10個百分點以上;我們推動品質監控,對學位的審核逐漸從反映師徒關係的導師許可制,到包括多名研究生導師的導師組許可制,再到嵌有盲審環節的學科許可制;每個授予學位的每人平均學術產出逐漸攀升。”他建議,今後還可以採取加強對學校、學科品牌的榮譽建設,加強學生個性化培養等舉措來進一步提高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