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我國多地進入“燒烤”模式 氣候變暖是“元兇”

2022-07-14 11:02:00
來源:科技日報
字號

  近日,夏季高溫強勢來襲,我國多地進入“燒烤”模式。

  國家氣候中心監測顯示,今年6月以來(截至7月12日),我國平均高溫日數5.3天,較常年同期偏多2.4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全國共有71個國家氣象站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其中河北靈壽(44.2℃)、藁城(44.1℃)、正定(44.0℃)和雲南鹽津(44.0℃)日最高氣溫達44℃以上。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正研級高級工程師符嬌蘭介紹,6月13日以來,我國出現了今年首次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範圍廣、持續時間長、極端性強、影響大。截至7月12日,高溫事件已持續30天,覆蓋國土面積達502.1萬平方公里,影響人口超過9億人。

  符嬌蘭表示,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大範圍持續高溫事件典型年份有2003年、2013年、2017年等。總體看來,今年的高溫事件開始時間早于上述3年,持續時間和歷史極值站數目前還不及這3年,影響範圍和單站最高氣溫雖也不及2017年,但已超過了2003年和2013年。

  事實上,不僅是我國,根據國家氣候中心監測,今年6月,全球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約0.4℃,為1979年以來最高,其中俄羅斯北部、歐洲西部等地偏高2℃以上。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等地的日最高氣溫超過40℃,多個城市刷新高溫紀錄。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指出,最近50年全球變暖正以過去200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氣候系統不穩定加劇,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之為“全人類的紅色警報”。“全球變暖是北半球高溫熱浪事件頻發的氣候大背景,大氣環流異常則是6月以來全球多地高溫熱浪頻發的直接原因。”符嬌蘭說。

  國家氣候中心相關專家表示,今年6月以來,在北半球副熱帶地區上空,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大西洋高壓帶和伊朗高壓均階段性增強,由此形成大範圍的環球暖高壓帶。在暖高壓帶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氣流有利於地面增溫,加之在大範圍高壓帶的作用下,空氣較為乾燥,不易形成雲,也使得太陽輻射更容易到達地面,導致高溫頻發,且強度較強,進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現持續高溫熱浪事件。

  具體到我國,目前正在持續的拉尼娜事件為今年6月以來南方高溫的發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氣候背景條件,尤其是7月中緯度暖高壓帶發展加強,導致出現大範圍的高溫天氣。

  統計分析,在多數拉尼娜事件次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以下簡稱副高)易偏北。今年6月下旬以來,副高北抬,特別是颱風“暹芭”于7月上旬北上後,副高加強西伸,伊朗高壓東伸,並與中緯度大陸高壓相結合,在我國上空形成穩定的暖高壓帶,進而造成大範圍的高溫天氣。此外,由於副高攜帶的水汽使我國中東部地區濕度較大,導致體感溫度更高。

  後期天氣情況如何?根據中央氣象臺預報,未來14天(2022年7月13日至7月26日),我國江南華南等地多高溫天氣。13日—16日,四川盆地、陜西關中、江漢、江淮、江南、華南等地多高溫少雨天氣,日最高氣溫一般為35℃—38℃、局部39℃左右。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未來15—30天(2022年7月27日至8月11日),我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需防範高溫熱浪對人民生產生活和電力供應的不利影響。(記者 付麗麗)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