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畢業生選擇靈活就業 勞動權益如何保障

2022-08-01 08:34: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通過社交平臺,來自山東的于譯舒在看似不經意的“閒聊”之間完成了視頻錄製工作。碩士畢業後,她成了一名短視頻博主,開啟了有別於上班族朝九晚五的職業生涯。

  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2億人左右,隨著首批“00後”走出象牙塔,靈活就業也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選擇之一。

  工作時間彈性、工作安排自主,還能兼顧興趣愛好,看上去“很美”的靈活就業,也讓一些畢業生產生了擔憂:不簽勞動合同,勞動權益如何保障?未繳納工傷保險,遭遇職業傷害誰來負責?行業迭代快、吃青春飯,職業長遠發展怎麼辦?

  專家提醒,畢業生選擇靈活就業,要綜合考量社保權益、職業發展等問題,為個人發展做長遠規劃。

  越來越多畢業生青睞靈活就業

  2019年暑假的“一陣風”,將還在讀碩士的于譯舒吹向了靈活就業賽道。

  雅思考試的前夜,她隨手拍了條“吐槽”視頻發佈在短視頻平臺,“很意外,視頻突然火了,有不少網友留言。”

  “後來陸續又有好幾條視頻‘破圈’。”漸漸摸到短視頻門道的于譯舒,2021年碩士畢業後,正式成為博主,專職從事生活類短視頻創作。目前,已有近80萬粉絲。

  網路主播、電商運營、文案寫手等與網際網路關聯密切的職業,不打卡、不坐班,就業方式靈活,受到畢業生青睞。智聯招聘發佈的《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18.6%的2022屆高校畢業生選擇了自由職業,較去年提高3個百分點。

  音樂教育專業的應屆畢業生李茜茜就是被靈活就業的自由度吸引,選擇成為線上鋼琴陪練。“年輕人沒必要圖‘穩定’,可以先刷刷經驗,攢攢人脈,以後自己單幹。”

  “高校畢業生接受過良好教育,他們選擇靈活就業不同於傳統的‘打零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中國勞動學會現代服務業分會秘書長韓巍告訴記者,高校畢業生的靈活就業,就業品質更高、勞動自主性更強、就業形式更多元,呈現出明顯的數字化傾向。

  勞動權益面臨“靈活”風險

  今年初,李茜茜做了一個小手術,前後花費了1萬多元,這對於剛工作的她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生了病,才意識到有醫保很重要。”

  採訪中記者發現,不少畢業生都和李茜茜一樣缺乏社保意識。按照目前的相關政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一些地方已經對靈活就業人員繳納社保放開了戶籍限制,但“北漂”李茜茜目前還無法在北京繳納社保。

  北京金臺律師事務所律師尚思宇指出,擇業時,高校畢業生普遍會考慮薪酬待遇、行業發展、個人成長等因素,往往忽視社保權益,特別是工傷保險,屬於僱主責任險,沒有用人單位,個人無法參保,“建議畢業生根據自身工作性質,選擇商業保險進行補充”。

  “畢業生要對工資給付方式、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社保權益、職業傷害等條款重點關注。”韓巍提醒說。

  享受了靈活就業的自由,也意味著要承擔與之相伴的風險與壓力。

  “有時花了幾天時間製作的短視頻,就是打動不了觀眾。”于譯舒告訴記者,點擊量有很大波動,“爆款”難求,這意味著她的收入非常不穩定。

  補齊權益短板

  隨著靈活就業呈現出規模化趨勢,多地、多部門陸續出臺政策,為包括高校畢業生在內的靈活就業勞動者保駕護航。

  2021年,人社部、全國總工會等8部門聯合製定《關於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加大勞動權益保護力度。

  今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提出對畢業年度和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社保補貼。

  對於呼聲很高的職業傷害保障,多地也陸續開始試點。

  其中,浙江省金華市打造“工傷+補充+商業”參保新模式,明確發揮用工主體作用的網路平臺可以為新業態從業人員單險種參加工傷保險,同時參加工傷補充保險;江蘇省常熟市啟動新業態從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險,每人每年繳納360元,最高理賠標準為每人每年40萬元。

  今年1月,于譯舒在山東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共有3名成員。目前,工作室已經陸續享受到了針對小微企業的稅費減免和社保緩交政策。她深知,想要長時間留在靈活就業賽道並不容易,更需要努力奔跑。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