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勞動保護如何落到實處?
近來,多地氣溫創新高,但仍有一些戶外勞動者在酷暑中堅守工作崗位。不少讀者來信反映部分地區高溫津貼標準偏低,建議調整。目前,一些地方陸續上調高溫津貼標準。比如,河南省自今年6月起,將高溫津貼由每人每工作日10元調整為15元,發放時間從每年6月至8月調整為6月至9月。
此外,一些地方還出現快遞員、外賣騎手中暑暈倒情況。廣東廣州市讀者張先生曾在廣州順豐速運有限公司花都區新都速運營業點從事快遞員工作近兩年,目前已經離職。他曾幾次因中暑暈倒,單位也未發放任何補貼和防暑用品。“我向花都區勞動保障部門多次反映,一直無果。”張先生說。
河南濮陽市讀者屈女士說,自己的親屬是一名美團外賣騎手,幾乎全年無休,哪怕請半天假都可能被扣除當月補貼。“每天絕大部分時間都是露天工作,天氣炎熱,沒有收到高溫津貼。去年夏天沒給,今年也還沒發放。”屈女士說,她向當地勞動保障部門反映了這一問題,至今未得到解決。
2021年7月,人社部等8部門共同印髮指導意見,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提出強化職業傷害保障,採取政府主導、資訊化引領和社會力量承辦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職業傷害保障管理服務規範和運作機制。中華全國總工會日前印發通知,提出積極拓展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等服務設施功能,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為主要服務對象,為高溫天氣戶外作業職工避暑休息提供便利。
“部分用人單位更多考慮經濟利益,忽視了勞動者的權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涂永前表示,我國高溫津貼發放在立法上將傳統的、強調建立勞動關係的標準用工納入保護範圍,而快遞員等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關係認定沒有明確規定,勞動法規定的勞動保障也因此在落實時打了折扣。
河南鄭州市金水區未來路街道辦事處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鄭州開展“送清涼”活動,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送去清涼油等防暑降溫物品。社區設置了愛心驛站,免費提供避暑用品和藥品。另外,街道辦事處提供專業的法律援助服務,支援勞動者依法維權。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防疫一線人員也需要高溫勞動保護。山東濰坊市讀者王先生建議建立臨時性檢測板房,或徵用公共場所。對此,濰坊市衛健委印發通知,要求“願檢盡檢”等常設採樣點可應用板房、集裝箱房等裝配式建築建設核酸採樣小屋,並配備空調、空氣凈化等設備。近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工作指南,要求各級疫情防控組織部門應合理安排工作崗位,科學安排作業時間,改善工作環境,加強高溫作業個體防護,配備防暑飲料及應急物品等。
“對於高溫勞動保護出現的新情況新需求,各地人社部門、工會、用人單位和勞動監察部門應共同發力。”涂永前建議,人社部門應根據當地經濟發展水準和高溫持續時間,建立高溫津貼動態調整機制;工會應拓寬高溫勞動保護的範圍,代表勞動者積極與用人單位集體協商確定高溫津貼的發放標準;用人單位應按時足額發放高溫津貼,預防發生職業性中暑事件;勞動監察部門應加強普法宣傳和執法監督,督促用人單位履行高溫勞動保護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