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護理行業日漸興起
新華社杭州9月6日電 題:養老護理行業日漸興起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黃筱
前不久,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1部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加快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緊缺人才培養,加強對以護理失能老年人為主的醫療護理員、養老護理員的培訓。
“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近年來,多地綜合施策推進養老服務人才供給,養老護理行業日漸興起。
多措並舉:提高待遇、擴大培訓、以“賽”促“專”
統計顯示,截至2021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67億,其中失能、部分失能老人約有4000萬。社會對專職養老護理員的需求日益增長。
國務院發佈的《“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提出,“完善養老護理員薪酬待遇和社會保險政策”“拓寬人才培養途徑”。各地近年來也針對養老護理行業陸續出臺相關鼓勵措施。
記者梳理各地推進養老服務人才供給政策發現,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提高待遇。記者了解到,目前部分省份已有政策支援,讓養老護理員獲得“真金白銀”的實惠。“這兩年待遇提高比較明顯,現在每個月拿到手的工資加崗位津貼差不多有8000多元。”在北京一家養老機構從事護理工作的“90後”盧青說。
據了解,2021年起北京市養老服務行業首次將崗位津貼與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掛鉤,專職從事養老護理服務且取得相關資質的養老護理員將享受每人每月500元至1500元的崗位獎勵津貼。在廣州,從事一線養老護理工作,且滿5年、滿10年的養老護理員,可分別得到5000元、20000元的崗位補貼。
二是擴大培訓。拓展培訓渠道,是滿足不斷增加的老年照護需求的有效途徑之一。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河北省在養老護理人員職業技能提升行動中,接受培訓人員有4萬餘人次。
浙江省民政廳近期發佈的《關於服務保障穩經濟兜民生底線20條措施的通知》中明確提出,2022年內新增持證養老護理員6000名,通過加大培訓力度、組織等級認定、落實崗位獎勵等具體措施,引導更多人員從事養老護理工作。
三是以“賽”促“專”。2022年以來,國內多地通過舉辦養老服務技能大賽,促進養老護理職業技能教育發展,擴大養老護理行業社會影響,推進養老護理技術革新。僅今年8月,就有杭州市、西安市、銅川市、棗莊市等多地舉辦了養老護理職業技能競賽。
浙江省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主任委員陳新宇表示,養老護理員是老年人生活的護衛者,建設一支專業化、職業化、規範化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是提高養老服務品質的重要保障。通過賽學結合,以“賽”促“專”,可有效提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技能和整體素養,進一步推動養老服務業健康發展。
變化顯現:從業者多了,認同感高了
清晨,1997年出生的養老護理員徐淑潔開始了一天的工作,逐一為舟山市嵊泗縣嵊山鎮中心敬老院的老人們測量血壓、叮囑服藥;對於一些部分失能老人,她還會為他們進行按摩和康復訓練。
2021年5月開始,浙江探索“海島支老”模式,由養老服務專業水準較好的杭州、寧波、嘉興、湖州、紹興五地結對15個舟山偏遠海島,進行養老協作;專業養老服務人員以3到6個月為一期上島輪換,徐淑潔便是其中一員,也是截至目前海島上最年輕的“支老”隊員。
談到為何會從事養老護理工作,徐淑潔說她學的是護理專業,畢業求職時雖然可以進普通醫院,但了解到養老護理行業人員短缺、政府很重視行業隊伍建設,覺得這個職業更有發展前景,就加入了。
“我喜歡跟爺爺奶奶們相處。他們相信你的話,會把你當家人一樣看待。每次給他們按摩、換藥,老人們都會不停地表示感謝,還拿出自己都捨不得吃的水果給我,讓我很感動。”徐淑潔說。
浙江寧波茗山家護資訊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良表示,近一兩年在招人、用人時感受到明顯變化:過去,從業者多為五六十歲的農村婦女,學歷水準多為初中或中專;如今,一批專業化的年輕人開始進入這個行業,其中不少是大專、本科畢業生,知識結構更完整,學習能力更強,在平時工作中也能起到帶動作用。
據了解,該養老服務機構有127名養老護理員,40歲以下的護理員約佔35%,基本是中專以上學歷。“除了從事一線養老護理工作,他們也能勝任公司的培訓崗位,在內部培訓其他人員,使團隊技能更為專業、心態更年輕。”張良說。
201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聯合頒布《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將養老護理員的職業技能等級由4個增至5個,新增“一級/高級技師”等級;對申報條件進行調整,增加了技工學校、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大專及以上畢業生的申報條件,規定中職中專畢業生可直接申報四級/中級工。
“縮短了職業技能等級的晉陞時間,打通了上升途徑,通過一些比賽獲獎還能享受地區的人才政策,在購房、子女入學等方面有傾斜,這些變化都讓我有了更高的職業認同感和榮譽感,也有了堅定走下去的信心。”盧青說。
讓年輕人能走進來、留得住
近日國務院關於加強和推進老齡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提到,我國患有慢性病老年人超過1.9億,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失能老年人對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等需求旺盛,但養老服務基礎仍比較薄弱,老年醫學人才、護理人員短缺。
“三分治療,七分護理”,多渠道拓展養老護理人員供給量,是解決“銀發時代”養老關切的重要手段。
張良說,他所在的養老服務機構養老護理員缺口長期存在,缺口在30%左右。雖然整體人員結構在往年輕化方向發展,但50歲以上的護理員仍是主力,希望骨幹力量的平均年齡能逐步下降,專業技能水準能逐步上升。
嘉興市一家養老院53歲的護理員陳珍玉說,希望社會能給予養老護理員群體更多關注,例如提供更好的權益保護、購買保險抵禦個人疾病風險、給予更多的尊重等,讓養老護理員能安心做好服務工作。
針對部分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畢業生進入養老服務行業就業意願不強等問題,北京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建議,設立畢業生入職獎勵,吸引和鼓勵畢業生進入,提升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綜合素質。
唐山市截癱療養院院長楊震生呼籲,擴大養老護理人才培養規模,提升培養品質,打開養老護理人員的成長晉陞通道,使養老護理員成為有體面、有尊嚴的職業,使更多年輕人能走進來、留得住。
針對居家失能老人護理難題,北京、上海、武漢等地開展了“網際網路+護理服務”試點,增加到府護理服務供給。北京市近3年已培養近5千名醫療護理員,全市老年護理從業人員參加培訓比例達93%。北京市基層衛生機構利用智慧醫療設備等多種形式為失能、高齡老年人提供日間護理、家庭病床等服務。